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龙明康,白晓永,李姿霖,薛盈盈,陈飞,李朝君,冉晨,张思蕊,杜朝超,宋丰姣,肖碧琴,熊练.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24(1):97-113.
作者姓名:龙明康  白晓永  李姿霖  薛盈盈  陈飞  李朝君  冉晨  张思蕊  杜朝超  宋丰姣  肖碧琴  熊练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3.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5.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60100,XDB4000000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xbzg-zdsys-202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A20619,42077455);;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GCC[2022]015-1,2016-5648);;贵州省科技资助项目(GZ2019SIG,GZ2020SIG)~~;
摘    要:生态修复措施会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产生强烈影响,因此量化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回归分析以及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了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规律,量化了石漠化治理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总面积减少了10.25万km2,减少速率为0.49万km2/a;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总体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均值为0.40,总体维持在中等水平;石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为26.39%;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分别为52.78%、47.22%。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表现出积极贡献,对后续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中国西南  石漠化治理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