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跨地方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的多尺度建构
引用本文:魏雷,刘晓平,朱竑,杨蓉.跨地方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的多尺度建构[J].地理学报,2024(4):1068-1084.
作者姓名:魏雷  刘晓平  朱竑  杨蓉
作者单位:1.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2.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心;3.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GL2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48,42201256)[Foundation: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21BGL259;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2371248,No.42201256];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特定社区、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地方性是非遗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非遗的地方性不仅被本土要素塑造,更是被超越本土的不同物质、知识技术和观念符号等共同建构。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了3个服饰品牌对珠三角地区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的地方性表征。研究发现,由于在跨地方网络中的位置性差异,各个品牌采用不同的尺度策略形成了关于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地方性的多种叙事。具体来看:(1)本土化策略将品牌主理人的本土身份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领域相对应,将传统非遗所包含的历史、气候、资源、文化等关键地方性要素定位为品牌市场运作的核心竞争力;(2)多重再地化策略是品牌在本土、区域和全球的多重尺度上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各层面机会进行品牌运作,同时将非遗实践与多尺度的议程连接起来;(3)地方杂糅策略在世界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融合了不同地方的理念、话语和知识,将非遗实践塑造为全球多元文化的杂糅景观。本文诠释了在非遗实践中尺度是非层级的、网络化的。相应非遗的地方性是关系化的和情境化的,不是由边界所限定而成,而是被非遗实践所创造的地方之间的关联所塑造。

关 键 词:多尺度性  跨地性  本土化  多重再地化  地方杂糅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