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CMIP5模式对近30年沃克环流强度变化模拟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
作者姓名:林书恒  管玉平  张邦林
作者单位:1.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4. 珠海区域气候-环境-生态预测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 珠海 51907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690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830538);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项目(LTOZZ1802)
摘    要:太平洋沃克环流(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 PWC)是热带太平洋上空至关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 但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长期变化仍存在争议, 换而言之, 沃克环流增强或减弱仍是有待回答的科学问题之一。观测表明近30年PWC呈增强趋势, 而气候模式无法得出观测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的18个耦合模式模拟的PWC变化。结果表明, 大部分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PWC的气候态分布特征, 但不能给出其加强的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取决于模式对海表温度(SST)变化的模拟能力, 能模拟出PWC加强的耦合模式, 其模拟的SST趋势分布与观测相近[即类拉尼娜(La Niña)型], 但仍存在一定差异; 而模拟出PWC减弱的耦合模式, 其模拟的SST趋势分布表现为类厄尔尼诺(El Niño)型, 这与观测不符。对于后者, 如果用观测的SST驱动其大气模式却能够模拟出PWC的加强, 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SST变化对于PWC长期变化的主导作用。因此, CMIP5模式要想合理地预估PWC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 需要提高对于热带太平洋SST变化的模拟能力。

关 键 词: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沃克环流  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  海表面温度趋势分布型  
收稿时间:2019-01-01
修稿时间:2019-02-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海洋学报》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