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人为气溶胶对中国东部冬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姓名:王东东  朱彬  江志红  廖宏  陈海山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44229;4157514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505)
摘    要: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共大气模式CAM5.1研究了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对中国东部冬季风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中国东部地区不同人为气溶胶排放源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探讨了人为硫酸盐、黑碳及总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增加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硫酸盐气溶胶排放增加的直接和第一间接效应减少了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通量,引起了陆地地表和对流层低层降温,海平面气压升高,增加了海陆间气压梯度,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其第二间接效应导致中国南部大尺度降水率减少;黑碳气溶胶排放增加导致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通量减少和大气中短波辐射通量增加,其半直接效应部分抵消了直接效应,故地表温度变化微小且不显著。加热的对流层低层导致中国南部对流活动和对流降水率增加;总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导致的大气温度变化表现为弱的降温作用,引起中国北部对流和大尺度降水率减少,而南部对流降水率增加。总人为气溶胶和黑碳气溶胶排放增加是导致中国北(南)部的东亚冬季风增强(减弱)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人为硫酸盐气溶胶  人为黑碳气溶胶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东亚冬季风
收稿时间:2016-05-25
修稿时间:2016-12-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黄伟,沈新勇,黄文彦,周顺武.亚洲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J].气象科学,2013,33(5):500-509.
[2]、马肖琳,高西宁,刘煜,郭增元.气溶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18,29(3):333-343.
[3]、宿兴涛,王宏,许丽人,张志标.沙尘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6,40(3):551-562.
[4]、王东东,朱彬,万绪江.硫酸盐气溶胶间接效应对中国东部冬季气候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0,36(5):52-61.
[5]、李海燕,孙家仁,胡东明,谌志刚,曾琳,叶希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溶胶的影响[J].气象学报,2018,76(5):699-713.
[6]、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4,30(5):952-962.
[7]、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影响—— 一个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4(3):567-576.
[8]、谢祖欣,韩志伟,王格慧.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4,38(3):399-409.
[9]、陈世范.人为气溶胶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的影响[J].气象科技,1982(6):56-58.
[10]、蔺惠娟,李沐阳,庄炳亮,陈慧敏,魏雯,高伊曼,王体健,李树,陈璞珑.中国大陆和印度黑碳气溶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23(4):1113-1130.
[11]、康凤琴,银燕,张逸轩.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9,35(6):36-45.
[12]、吉振明,高学杰,张冬峰,等.亚洲地区气溶胶及其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10,34(2):262-274.
[13]、陈丽,银燕,杨军,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5):590-600.
[14]、石春娥,姚克亚,马力.气溶胶粒子对城市雾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4):485-492.
[15]、罗燕,吴涧,王卫国.利用MODIS-GOCART气溶胶资料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638-647.
[16]、杨胜朋,吕世华,陈玉春,奥银焕,余晔,王长友.人为热源和城市绿化对冬季山谷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28(2):268-277.
[17]、石春娥,李耀孙,杨军,邓学良,杨元建.MM5和WRF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边界层模拟效果比较[J].高原气象,2015,34(2):389-400.
[18]、余荣,江志红,马红云.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6,40(3):504-514.
[19]、沈新勇,黄伟,陈明诚,黄文彦.人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及其对南亚冬季风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4):393-406.
[20]、刘冬晴,杨修群.热带低频振荡影响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机理[J].气象科学,2010,30(5):684-69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