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阻塞高压上层冷中心的成因 |
| |
作者姓名: | 马继望 梁湘三 |
| |
作者单位: | 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5064;41475038);山东省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2018SDQN02) |
| |
摘 要: | 基于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和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大西洋阻塞高压平流层底部冷中心的形成机制,发现该冷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为16 d以下(高频尺度)和64 d以上过程(基本气流)向阻高尺度有效位能的正则传输,所获得有效位能在阻高尺度内被输运到西北和东南侧,并转换成动能,起到使阻高强度增加或者维持的作用。这种过程在西北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可能是阻高形态不断向西北侧扩展的原因。在传统的认知中,大气有效位能从大尺度向小尺度传输,但本研究发现,阻高发生时,有效位能在平流层底部的传输方向表现为从高频尺度和基本气流尺度同时向阻高尺度传输。此外,前人的研究表明,阻高发展加强之后对流层中阻高动能向有效位能转化使得阻高消亡,而本文的分析表明两种能量的转换方向在平流层底部完全相反——由有效位能向动能转换,起到了使阻高加强或维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附近的动力学对于阻高的发展和维持非常重要,上述发现增进了对这些动力学深层的了解。
|
关 键 词: | 阻塞高压 冷中心 多尺度过程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 正则传输 |
收稿时间: | 2017-06-01 |
修稿时间: | 2017-06-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