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我国霾日和API分布特征及典型大城市中它们与气象条件关系
作者姓名:陶丽  周宇桐  李瑞芬
作者单位: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4;济宁市气象局, 山东济宁 272000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22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509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摘    要:利用全国756基准站1994—2013年MICAPS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47个城市2002—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the Air Pollution Index,API)数据,对北京、南京、重庆沙坪坝、广州4个大城市霾日和API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霾日和API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年霾日自1998年开始上升,并持续增长,到2013年达到最多。1月霾日最多,8月霾日最少。2002—2012年期间,与年霾日不同,年API呈下降趋势,12月API最高,8月API最低。四大城市的霾日和API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均存在较大差异。2)一般情况下,霾发生时,北京、南京、重庆沙坪坝、广州对应的相对湿度较高;霾发生时,北京西南风占主导作用,南京和广州均东南风占主导作用,重庆沙坪坝西北风占主导作用,风速多集中在1~4 m/s,负变压及低层大气稳定时更易产生霾日。3)低层稳定度(γ850)对四大城市的API的影响各不相同,北京和重庆沙坪坝与γ850呈负相关,即越稳定,API值越高,南京和广州与γ850呈正相关,即越不稳定,API值越高。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结果表明:热力因子(相对湿度、γ850)和动力因子(地面风速、24 h变压)对四大城市冬季霾日能见度和冬季API各有贡献。

关 键 词:  空气污染指数  时空特征  气象条件  相对湿度  风速  低层稳定度  热力因子  动力因子
收稿时间:2015-07-21
修稿时间:2015-10-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