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北向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
引用本文:刘才泽, 秦建华. 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北向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 37(2): 30-39.
作者姓名:刘才泽  秦建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垂直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南北向裂谷是东西向伸展的构造形迹。现代GPS观测数据却显示,喜马拉雅造山带东西位移(分)量很小,甚至为零。综合前人资料,喜马拉雅造山过程可划分为热造山(25~13Ma)及造山后(< 13Ma)冷却两个时期,热造山期具有受热膨胀,物质向外运移的特点,高喜马拉雅热隆挤出并触发各主要断裂(MCT、STD、GCT)活动,印度板块向北汇聚速率下降。造山后则表现为冷却收缩,前期构造-热活动停止或减弱,印度板块向北汇聚加速。研究认为,南北向裂谷与高喜马拉雅等冷却过程的东西向收缩。且被局限于东、西两个构造结之间有关。并据此建立了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模型估值与地质事实很吻合。

关 键 词:喜马拉雅   热造山带   南北向裂谷   热胀冷缩
收稿时间:2016-01-15
修稿时间:2017-04-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