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绿洲环境形成机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引用本文:胡隐樵,左洪超.绿洲环境形成机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J].高原气象,2003,22(6):537-544.
作者姓名:胡隐樵  左洪超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5010,402330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400)资助
摘    要: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绿洲小气候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根据绿洲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绿洲稳定性状态,提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及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建议。指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应充分利用绿洲冷岛效应小气候特点,把有限的水资源与丰富的光热资源结合起来,发展独特的气候生态类型。对于不同稳定状态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采取不同对策。并指出良性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发展耐旱喜阳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尽量调整绿洲格局,将破碎绿洲连通成片,力图减小晒衣绳效应;“退化绿洲”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是在足够水资源供给的条件下修复生态系统,限制地下水开采和农牧业的发展,抑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

关 键 词:干旱区  气候  绿洲  生态环境
文章编号:1000-0534(2003)06-0537-08
修稿时间:2002年6月7日

Forming Mechanism of Oasis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Countermeasu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Abstract:
Keywords:Arid area  Climate  Oasis  Ecology environmen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