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孙瑜康,李国平,吕爽.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北大核心CSCD[J].地理研究,2023(7):1743-1760.
作者姓名:孙瑜康  李国平  吕爽
作者单位: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100070;2.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0;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47、71733001);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4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QNTD202009)。
摘    要:如何认识城市群中知识的累积和演化规律是当下区域创新研究的重要话题,本研究引入区域知识基础的动态分析方法,从规模、结构、分蘖三个角度考察了京津冀近20年来知识基础的演化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基础规模呈现总量快速增加和涵盖领域不断扩展的趋势,并在2013年之后从空间集聚增长转向均衡增长模式。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关联度显著提升,但北京与津冀两地的知识领域分布差距较大,成为制约城市群内知识溢出的重要原因。②2004—2013年间,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分蘖以进入新知识领域为主。新知识领域进入受到技术关联、外部网络链接、政府干预三种机制影响。新知识领域进入概率与本地已有知识库关联性正相关,并未证实存在“路径锁定”效应。与外部创新网络的联系对新知识的进入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来自城市群内的创新联系作用要大于城市群之外。政府干预强化了新知识进入的可能性,其中引进外资比引进内资对新知识的进入作用更大。③2013年后,京津冀城市群知识分蘖形式转变为以已有知识领域的增长为主。本地集聚经济水平是影响已有知识领域增长的最大因素,其中除了集聚的规模之外,集群创新网络发育程度也对已有知识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技术关联仍是促进已有知识领域知识增长的重要因素,且技术关联与本地知识库形成一种“累积循环”的自我强化效应。研究为城市群创新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建议。

关 键 词:京津冀  知识基础  知识结构  知识分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