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滇西南两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许迎杰,;尹丽云,;.滇西南两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4).
作者姓名:许迎杰  ;尹丽云  ;
作者单位:[1]云南大学 大气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2]云南省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 [3]云南省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雷达和卫星资料低纬高原强对流风暴及闪电特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纬高原强对流天气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在预警中的应用”,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低纬高原雷电自动预警预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2012年云南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摘    要:利用雷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Y-2E卫星资料对发生在滇西南的两次台风低压西行形成飑线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飑线过程均以负地闪占主导地位,“7.17”过程正、负地闪频数峰值均出现在飑线成熟阶段,正地闪峰值超前于负地闪峰值10~15 min;正、负地闪集中发生在冷中心区后侧的温度梯度大值区和辐合线附近回波强度≥40 dBz、回波顶高≥12 km的强回波区域;“9.22”过程正地闪频数呈单峰型变化,负地闪出现3个峰值,对应着3次飑线发展,密集负地闪出现在前侧TBB温度梯度大值区和强回波区左后侧强度≥40 dBz、回波顶高≥12 km的强回波区;负地闪减弱阶段正地闪开始活跃正地闪出现在后侧冷云中心.两次飑线过程中-10℃层回波强度的跃增总超前于负地闪的跃增6~30 min左右.

关 键 词:滇西南  飑线  地闪频数  云顶亮温  多普勒雷达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ON CLOUD TO GROUND LIGHTNING EVOLUTION OF TWO SQUALL LINE PROCESSESS IN SOUTH-WEST OF YUNNAN
Institution:XU Ying-jie[1] YIN Li-yun[2]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