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中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敬光 万永革 黄志斌 李振月 胡晓辉 李泽潇 |
| |
作者单位: | 1.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三河 065201 |
| |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ZY20190302),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DZ2019041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055、41704053) |
| |
摘 要: | 不同资料和方法给出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找到1个合适的震源机制解来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方式,通过数学方法得到了与现有震源机制解差别最小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94.78°、52.68°和139.16°,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12.44°、58.67°和45.22°,根据本次地震余震分布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走向为312.17°,与中心震源机制的节面Ⅱ走向一致,因而推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之后,利用此次地震之前震源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震源区的震前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宁6.0级地震的中心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震前应力场均为逆冲型为主兼走滑分量的类型,震前应力场压轴为NWW—SEE向,中间轴为NNE—SSW向,两轴倾角接近水平,而张轴较陡,表现为逆冲型的应力场。将反演得到的应力场投影到中心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与余震分布一致的节面上,发现中心震源机制解的滑动角和应力场预测的滑动角差别仅为13.45°,表明此次地震受背景应力场控制而发生在先存的薄弱面上。
|
关 键 词: | 长宁6.0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中心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
收稿时间: | 2019-07-27 |
|
| 点击此处可从《震灾防御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震灾防御技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