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北地区灯二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杜垚,王兴志,张巧依,冯明友,曾德明,张本健,裴森奇.川北地区灯二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海洋地质动态,2018(10).
作者姓名:杜垚  王兴志  张巧依  冯明友  曾德明  张本健  裴森奇
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摘    要:依据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特征,结合相应的地化资料,对川北地区灯影组灯二段的储层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认为,其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粘连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和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藻粘连格架溶孔、顺层溶孔—溶洞—溶缝和穿层葡萄花边溶洞最为常见,储层类型多为孔洞型,常规物性具有低孔—低渗特征;颗粒粘连滩和藻丘为区内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压实—压溶和多期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消失的基本原因,桐湾运动Ⅰ幕导致的表生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颗粒粘连滩、藻丘与表生岩溶水平潜流带的叠加使其储层主要分布在灯二段的中部。该研究结果可为川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