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
| |
引用本文: | 王家凯, 李铁刚,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38(5): 112-121.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8.05.011 |
| |
作者姓名: | 王家凯 李铁刚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61;;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万年来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水体pH和pCO2演变及影响机理”(41230959),“MIS 6期以来罗斯海深层水流通性的变化及其对大气CO2冰期旋回的影响”(41606216);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3)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hydzydsjdz/2018/5/PIC/hydzydsjdz-38-5-112-1.jpg)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2分压(pCO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于解决大气pCO2冰期旋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考获得的南极罗斯海柱状岩心ANT31-R23及表层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元素钙、钛,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锰、钼、镍、钴、镉的测试分析,以表层样中RSE与Ti的比值作为判断ANT31-R23孔中相应RSE富集程度的背景值。![](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hydzydsjdz/2018/5/PIC/hydzydsjdz-38-5-112-2.jpg) 结果显示,Mn在沉积期均表现出富集,表明罗斯海深部在该孔沉积期为氧化环境。根据Mn在不同层位出现的富集峰识别出4次强氧化脉冲事件,可能由南大洋底层水流通性增强和/或生产力降低导致。4次氧化脉冲事件层位中Mo、Ni、Co的明显富集,是由于锰(氢)氧化物对其捕获或吸附所致。此外,推测分析认为罗斯海对冰期大气pCO2降低似乎没有明显贡献,但很可能对冰消期大气pCO2迅速升高起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有关南极罗斯海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大气pCO2变化之间关联的推测,有待后续该孔精确年代模式的构建,方可进一步验证。
![](https://cache.aipub.cn/images/zgdzdcqkw-data.xml-journal.net/zgdzdcqkw-data/hydzydsjdz/2018/5/PIC/hydzydsjdz-38-5-112-3.jpg)
|
关 键 词: | 罗斯海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脉冲 深部流通性 碳循环 |
收稿时间: | 2017-12-27 |
修稿时间: | 2018-02-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