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部黄土高原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强模式及其驱动机制
引用本文:于昊,彭廷江,李孟,于凤霞,叶喜艳,郭本泓,张军,李吉均.西部黄土高原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强模式及其驱动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2).
作者姓名:于昊  彭廷江  李孟  于凤霞  叶喜艳  郭本泓  张军  李吉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    要: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风成黄土序列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和轨道尺度)的环境演变提供了理想材料,其中轨道尺度上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演变的重要特征。粒度和磁化率分别作为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古季风演化研究。然而,磁化率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在解释区域环境演化时存在差异性,并不能将其总视为暖湿信号。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兰州皋兰山和西津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与洛川剖面进行空间对比。研究表明,间冰期的磁化率总体高于冰期,但在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渡期,皋兰山和西津岩心磁化率值并没有降低到冰期水平,而与弱发育古土壤磁化率水平类似。我们推测该时段兰州黄土磁化率增加并非由成壤作用增强贡献,而是源区粗颗粒磁性矿物增加所致,其磁化率增强模式可能同阿拉斯加、新疆黄土类似。由此可见,磁化率增强模式不仅在冰期时黄土高原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