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台湾东北部古海湾沉积特征
引用本文:安振振, 李广雪, 丁咚, 徐继尚, 马妍妍, 闵建雄, 王丽艳, 张剑. 台湾东北部古海湾沉积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38(2): 38-51.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8.02.004
作者姓名:安振振  李广雪  丁咚  徐继尚  马妍妍  闵建雄  王丽艳  张剑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 2.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 26607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5CB422304)“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项目
摘    要:
通过对台湾东北部古海湾及周边356个海底表层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及碎屑矿物分析,揭示了古海湾及周边陆架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古海湾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古海湾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的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1)末次盛冰期,浊流、滑坡事件在海湾边缘及陆架边缘频繁发生,可携带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输运至古海湾内(B-3),下蚀其海床及下伏地层,并塑造了作为浊流通道的两个砾石条带,在B-3内部保留分选差、改造弱的沉积物。
在此期间,潮流、波浪和跨陆架流在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下严重侵蚀B-3的湾口及湾缘,并沉积大量的砂、石英及低含量的生物碎屑物质,石英/长石比值也较高; (2)末次冰消期,随着海平面的阶段性上升,古海岸线向陆大幅迁移,导致浊流强度减弱,潮流逐渐成为陆架区主要的作用营力,相关的潮流底应力可改造陆架沉积物,此时期,西部陆架含砾砂-砾质砂区(B-1)和北部陆架含砾砂-含砾泥质砂区(B-2)的地势差异及其所影响的水平海侵速度和潮波强度的差异是造就两者沉积组分、类型、石英、长石、岩屑和生物碎屑的含量及石英/长石比值差异的主因; (3)高水位时期,黑潮强度在本区增强,除侵蚀B-1底床,黑潮底层流也对B区的浅水地带进行冲刷,加之台湾暖流及沿岸流、长江冲淡水对该区的影响较小,使得B区细粒沉积物质含量较低,A区(北部陆架含砾泥质砂沉积区)细粒沉积广布,除与弱潮流作用相关外,弱的底层流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来自台湾暖流可能携带部分细粒沉积物在此卸载。对于古海湾的成因而言,末次盛冰期频繁的浊流是将前更新世时期受湾内断裂作用而形成的半地堑地貌的海湾雏形进一步塑造成深凹地貌的主因,它进一步加剧了其深凹的地貌,在后期的冰消期和高水位时期,潮波系统及黑潮逐渐强盛,阻止了细粒沉积物的输入,保留了古海湾的深凹地貌。


关 键 词:古海湾   末次盛冰期   沉积物分布   碎屑矿物   沉积环境   东海陆架边缘
收稿时间:2017-04-17
修稿时间:2017-05-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