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
引用本文:胡安平,潘立银,郝毅,沈安江,谷明峰.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J].海相油气地质,2018(2).
作者姓名:胡安平  潘立银  郝毅  沈安江  谷明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摘    要:基于6个露头剖面和10口井岩心的观察,近百口井的老井复查,500余个岩石薄片的观察和80余件样品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定年等实验分析,取得三个方面的新认识:(1)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规模,可识别出孔隙型、孔洞型和复合型等三类白云岩储层,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2)滩相沉积、早表生期暴露溶蚀和埋藏期构造-热液事件是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三个主控因素;(3)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垂向上,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二段和茅口组二段、三段,平面上,栖霞组二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及川中地区,茅口组二段、三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川中和川南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