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在京津冀地区低能见度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张庆 张楠 陈子煊 陈宏 |
| |
作者单位: | 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4;天津市气象台, 天津 300074;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天津 300074 |
| |
基金项目: | 天津市气象局科研资助项目(202203ybxm02) |
| |
摘 要: | 利用2017—2021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和京津冀国家站地面资料,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报模型,开展轻雾、大雾客观预报。探讨了再分析资料、地形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多模型集成、统计消空进一步优化模型。结果表明:(1) 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LightGBM (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随机森林等集成学习方法的预报效果均优于决策树方法;(2)在引入ERA5再分析资料、地形建模后,XGBoost、LightGBM模型的预报性能显著提高。相比仅使用地面要素建模,大雾预报的TS (Threat Score)提升了30%、32%,达到0.52、0.49,命中率分别为0.62、0.87。此外,经过多模型集成后,轻雾、大雾预报的TS提升到了0.51、0.54;(3)2022年秋季一次大雾过程中,本方法提前72 h准确预报了京津冀地区的大雾,其中以LightGBM模型表现最好。0~72 h轻雾预报和0~36 h逐小时大雾预报的TS均达到0.3,预报准确率、时效性均优于ECMWF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Weather Forecasting)模式。
|
关 键 词: | 京津冀 低能见度天气预报 ERA5再分析资料 机器学习 |
收稿时间: | 2023-03-24 |
修稿时间: | 2024-01-31 |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