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干扰压力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郭子良 张曼胤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河北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17 SY044) |
| |
摘 要: | 为了滨海湿地的资源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已经建立了众多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本文通过GIS10.0、聚集度指数和景观发展指数等对中国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地理分布格局和干扰压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17年是中国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要建设期。截止2017年底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已有67处,形成了以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建设布局,但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和辽宁;并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数为0.43。中国南方沿海省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数量较少,其对海岸线覆盖率较低。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及其周边灯光指数(2005—2013年)和景观发展指数(2005—2015年)持续增长,人为干扰压力增强。但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内部干扰压力的增强速度,可能加剧了其边缘的人类活动和景观发展压力。
|
关 键 词: | 海洋特别保护区 建设现状 分布格局 干扰压力 |
收稿时间: | 2019-03-30 |
修稿时间: | 2019-07-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