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内蒙古八大关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及其找矿意义
作者姓名:康永建佘宏全向安平田 京  李进文杨郧城郭志军董旭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研项目(2013CB42980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992、1212011309011)联合资助
摘    要:通过对八大关矿区主要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其镜下鉴定结果显示该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6件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主要在243.87~231.63Ma。结合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矿区主要侵入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并不存在海西期或燕山期侵入岩体。根据岩体年龄的分布情况,将矿区印支期岩浆活动划分为243.87~237.11 Ma和231.63~229.00 Ma2个阶段,早阶段岩浆活动主要形成矿体围岩;而铜钼矿化主要与晚阶段岩浆活动有关。此外,整个鄂霍次克造山带两侧的印支期岩浆活动也具有两阶段的特点,且与鄂霍次克洋的俯冲密切相关,考虑到两侧已查明的印支期超大型-大型斑岩型矿床,认为八大关矿区外围及额尔古纳地区存在寻找印支早期斑岩矿床的可能性。

关 键 词:LA-MS-ICP-MS锆石U-Pb  岩浆活动  印支期  八大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