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南半岛旱季VIIRS活跃火的空间特征与国别差异
作者姓名:刘颖  李鹏  肖池伟  刘佳  叶靓俏  施冬
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22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计划(2018RC2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人才专项(CAS2020055)
摘    要:热带是全球活跃火(active fire)的集中发生区,客观认识其空间特征、国别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区域生物质燃烧及其碳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区,中南半岛旱季活跃火发生发展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仍缺乏清晰认识。为此,论文利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 S-NPP 2012—2019年活跃火矢量数据,基于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评价了中南半岛及国别旱季尤其是其特征月份(2—4月)活跃火发生发展的密集程度、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 中南半岛活跃火核密度低值区占比最大(79%),高值区最小(4%);柬埔寨、缅甸、老挝等经济落后国家的核密度均值明显高于泰国和越南;2012—2019年核密度高值区具有朝高海拔、向内陆与趋边境等分布特征,且柬埔寨东北部长居高值区。② 活跃火核密度中值区变化集中在1—4月,且多分布在低、高值区周围;高值区变化集中在2—4月,由柬埔寨东北部逐渐向缅甸东/西部、泰国西北部以及老挝北/南部转移。③ 半岛与5国活跃火核密度在旱季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为主,越南、柬埔寨等国局部自相关性强于泰国和老挝。

关 键 词:活跃火  VIIRS  核密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分布  中南半岛  
收稿时间:2020-11-17
修稿时间:2021-02-2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