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梁琛, 李家胜, 李泉. 末次冰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J]. 第四纪研究, 2024, 44(3): 837-846.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4.03.17 |
| |
作者姓名: | 梁琛 李家胜 李泉 |
| |
作者单位: | 1.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 |
摘 要: |  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是未来全球变化模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科学基础。对过去长时间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类似幅度增温场景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基于化石孢粉记录的过去植物多样性重建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文章综述了多种孢粉多样性量化指数、末次冰盛期以来全球各地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以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孢粉多样性重建指数可分为固有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和差异性指数(β指数),分别从多个侧面度量了多样性变化。末次冰盛期以来植物多样性变化可划分出5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影响过去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非自然扰动,表现为长时间尺度变化受到气候变化的主控,晚全新世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极大地超过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自然变率。人类世以来观测记录显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应是人类活动,而非全球变暖。

|
关 键 词: | 古植物多样性 孢粉多样性 末次冰盛期 多样性变化机制 |
收稿时间: | 2024-01-11 |
修稿时间: | 2024-03-16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