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作者姓名:闫臻  王宗起  李继亮  许志琴  邓晋福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3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B04B05、2006BAB01A11)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1033、1212011120159)联合资助.
摘    要: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关 键 词:增生造山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混杂岩  增生弧  西秦岭楔
收稿时间:2012-02-21
修稿时间:2012-05-0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引证文献(本文共被引27次):
[1]、冯小明,李注苍,齐建宏.西秦岭德乌鲁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21,40(2):347-362.
[2]、计文化,李荣社,陈奋宁,杨博.中国西北地区南华纪—古生代构造重建及关键问题讨论[J].地质力学学报,2020,26(5):634-655.
[3]、陈希节,贠晓瑞,雷敏,蔡志慧,张盛生,刘若涵,李毅兵,何碧竹.青海共和盆地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20,36(10):3152-3170.
[4]、贠晓瑞,陈希节,蔡志慧,何碧竹,张盛生,雷敏,向华.青海共和盆地东北部干热岩岩浆侵位结晶条件及深部结构初探[J].岩石学报,2020,36(10):3171-3191.
[5]、付长垒,闫臻,王秉璋.秦祁结合部清水-张家川基性岩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探讨[J].岩石学报,2019,35(10):3141-3160.
[6]、曹泊,闫臻,付长垒,牛漫兰.柴北缘赛坝沟增生杂岩组成与变形特征[J].岩石学报,2019,35(4):1015-1032.
[7]、张永明,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刘成军,裴磊,陈有炘,王盟.青海南山地区加里东期强过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9,38(5):742-756.
[8]、张翔,石连成,程莎莎,段晨宇,魏永强,邓德伟,卢亚运.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航磁特征及断裂构造格架[J].中国地质,2019,46(3):587-600.
[9]、付长垒,闫臻,王宗起,牛漫兰,郭现轻,俞良军,李继亮.南祁连拉脊山口增生楔的结构与组成特征[J].岩石学报,2018,34(7):2049-2064.
[10]、李瑞保,裴先治,李佐臣,裴磊,陈国超,陈有炘,刘成军,王生明.东昆仑东段古特提斯洋俯冲作用——乌妥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8,34(11):3399-3421.
[11]、牛漫兰,赵齐齐,吴齐,李秀财,闫臻,李继亮,孙毅,苑潇宇.柴北缘果可山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8,34(7):1991-2016.
[12]、路英川,刘家军,张栋,王大钊,孙昊,王斌,张文华,康建坤.西秦岭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7(2):545-564.
[13]、邵东,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李猛,王刚,赵如意.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7,36(9):1562-1568.
[14]、Yiping Zhang,Xuanhua Chen,Yannan Wang,Heng Zhao,Fengjun Nie.Late Palaeozoic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outhern Alxa Block,NW China: constrained by age and composition of diabase[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7,59(8):1028-1046.
[15]、夏磊,闫全人,向忠金,江文,宋博,陈辉明.松潘-甘孜地体中部晚三叠世安山质增生弧的确定及其意义[J].岩石学报,2017,33(2):579-604.
[16]、李三忠,赵淑娟,李玺瑶,曹花花,刘鑫,郭晓玉,肖文交,赖绍聪,闫臻,李宗会,于胜尧,兰浩圆.东亚原特提斯洋(Ⅰ):南北边界和俯冲极性[J].岩石学报,2016,32(9):2609-2627.
[17]、付长垒,闫臻,郭现轻,牛漫兰,陈雷,夏文静.西秦岭与赛什塘铜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岩浆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探讨[J].岩石学报,2016,32(7):1997-2014.
[18]、李源,许志琴,裴先治,张健,赵佳楠,张岚,武勇.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J].岩石学报,2015,31(12):3595-3608.
[19]、徐学义,陈隽璐,高婷,李平,李婷.西秦岭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J].岩石学报,2014,30(2):371-389.
[20]、黄雄飞,莫宣学,喻学惠,李小伟,杨梦楚,罗明非,和文言,于峻川.西秦岭印支期高Sr/Y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以同仁地区舍哈力吉岩体为例[J].岩石学报,2014,30(11):3255-3270.
更多...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