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一种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
引用本文:钟建华, 李阳, 袁向春, 毛毳, 牛永斌, 魏荷花, 高剑波, 倪良田, 孙宁亮, 薛纯琦, 窦松林, 刘瑀鑫, 任凯旋, 圣朋朋, 王宇航, 张继震, 牟冠华. 2021. 一种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 地质科学, 56(4): 1001-1014. doi: 10.12017/dzkx.2021.052
作者姓名:钟建华  李阳  袁向春  毛毳  牛永斌  魏荷花  高剑波  倪良田  孙宁亮  薛纯琦  窦松林  刘瑀鑫  任凯旋  圣朋朋  王宇航  张继震  牟冠华
作者单位: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青岛 255568;;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4.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 266071;; 5.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70215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401,2011CB2010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14-002,2011ZX05014-002-002)资助;
摘    要:缝洞体系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对象。以往的研究发现断溶体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缝洞体系。最近我们在研究碳酸盐岩构造缝洞体系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褶溶体是一种褶皱作用控制下的溶洞裂缝体系。根据褶皱部位可以分为3种褶溶体:1)背斜褶溶体;2)向斜褶溶体;3)翼部褶溶体。背向斜褶溶体与褶皱过程中的虚脱和轴面节理有关;翼部褶溶体与层间滑动和翼部褶断有关。以背斜褶溶体最为重要,因为最易于富集油气,形成缝洞油气藏。褶溶体的形成与岩性、岩层厚度和褶皱的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和岩层破裂过程及古气候、古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褶溶体   油气藏   碳酸盐岩   塔里木
收稿时间:2021-06-01
修稿时间:2021-07-15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