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西省浅水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和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池仕运  邓燕青  胡菊香  刘恋  王瑞  陈斯芝  闵翔  胡愈炘  陈佳林
作者单位:水利部中国科学研究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武汉 430079;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湖北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9;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南昌 330002;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2;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11;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中心,天津 300061
基金项目:江西省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202224ZDKT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1A2002)、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158,51279112,51409178)联合资助。
摘    要:2019年春、秋两季,对江西省76个湖泊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旨在确定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以期为江西省湖泊的精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两次调查共检出140个分类单元,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摇蚊类物种数占水生昆虫物种数的53.62%。富营养指示种(长足摇蚊属一种和摇蚊属一种)为春、秋两季的优势分类单元,湖沼典型种(长足摇蚊属一种、摇蚊属一种、石田螺属一种、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的丰度变化导致了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α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PLSR和PLS-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标的环境因子既与藻类种群动态密切相关,也与水质状态有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藻类种群状态存在稳定的联系,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高的藻类丰度不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而较好的水质状况有利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提高。为保护江西省湖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资源,应在具有渔业养殖功能的湖泊和城镇湖泊中进行水生植物的修复工作,使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方向演化;对一...

关 键 词:藻类种群动态  α多样性  富营养化  PLSR分析  PLS-SEM分析
收稿时间:2023-04-13
修稿时间:2023-10-12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