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芦山断层倾角 |
| |
作者姓名: | 段虎荣 陈胜雷 李闰 闫全超 |
| |
作者单位: |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上盘地层的变形特征,断层运动模型的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反演依赖于断层几何参数的给定,而在几何参数中,断层倾角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探索芦山地震与地表同震位移的关系,本文以分布在芦山地震断层周围的地震震源机制解为起算数据,运用地震矩张量理论反演得到芦山地震断层面倾角的平均值为42°.为了进一步精细化断层的几何结构,根据震源机制解分布的差异特征,沿断层走向与断层面宽度方向将其划分成为3×3断层模型.经计算发现断层南段、中段、北段的倾角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深度上,断层中段的倾角小于南段和北段的倾角,在8~12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66.29°、51.10°、55.22°,在12~16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44.67°、34.95°、43.40°,在16~20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42.00°、29.93°、31.11°.分别采用单一平面模型(1×1)与分段分层模型(3×3)计算地表同震位移,发现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单一平面模型(1×1)而言,分段分层模型(3×3)的计算结果与GPS观测值符合性更好,由此表明本文给出的细化后断层更接近断层的真实形态.
|
关 键 词: | 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解 地震矩张量 断层倾角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