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十年进展 |
| |
作者姓名: | 张义军 吕伟涛 陈绍东 郑栋 张阳 颜旭 陈绿文 董万胜 但建茹 潘汉波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8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80,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8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从化市气象局, 广州, 510900,从化市气象局, 广州, 5109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4414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2010501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Z006、2014R015)。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qxxb.ijournals.cn/config/pub_images/2016051/2016051.jpg) 雷电野外科学试验是认识雷电发生、发展物理过程及其致灾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真实雷电电磁环境下雷电防护技术测试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持续合作开展了雷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在人工触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物理过程及其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研究结果。十年期间共成功触发闪电94次,回击电流峰值最大值为42 kA,平均值为16 kA;分析给出了自然闪电预击穿过程电场变化脉冲特征类型和差异;观测发现高建筑物上行连接先导可达几百米甚至超过1 km,其发展速度可达106 m/s量级,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的连接呈多样性;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表明人工触发闪电近距离电磁场耦合在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压达到千伏量级,多回击、长连续电流和地电位抬升是造成浪涌保护器(SPD)损害的主要因素;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性能的评估结果显示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和回击的探测效率分别为96%和89%,定位误差算术平均值为532 m,回击电流强度的估算值约为真实值的0.63倍。
|
关 键 词: | 雷电 野外观测试验 人工触发闪电 雷电物理过程 雷电防护 |
收稿时间: | 2016-03-08 |
修稿时间: | 2016-05-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