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沙坡岭钼矿辉钼矿Re-Os定年及东秦岭晚侏罗世钼矿化的识别 |
| |
作者姓名: | 岳素伟 邓小华 姚军明 孙亚莉 |
| |
作者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珠宝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050, 41403032, 41630313, 41672079) |
| |
摘 要: | 河南沙坡岭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太华超群的外接触带,为东秦岭最近发现的细脉浸染型钼矿床。矿体受断裂或围岩裂隙控制,呈细脉、网脉状产出,矿石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块状。为确定沙坡岭钼矿床成矿时代,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采集的6件辉钼矿样品Re-Os单样年龄为158.3±1.5~160.7±1.2 Ma,其加权平均值为160±1 Ma(2σ误差,MSWD=2.1),指示沙坡岭钼矿化发生于晚侏罗世,且早于花山岩基约30 Ma,指示与花岗岩基无关。另外,一件产于花山复式岩体的团块状辉钼矿样品Re-Os单样年龄为130.5±1.0 Ma,与赋矿的花山岩体成岩时代一致,同样与前人报道的辉钼矿年龄(125.4~129.4 Ma)基本一致,且不存在明显的单颗粒辉钼矿187Os迁移,表明部分钼矿化形成于早白垩世。因此,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显示沙坡岭矿床存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钼矿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构造演化,认为沙坡岭钼矿与熊耳地体的花山岩基、花岗斑岩以及相关热液矿床,均属于秦岭造山带陆陆碰撞过程中挤压向伸展转变体制的产物。
|
关 键 词: | 辉钼矿Re-Os定年 沙坡岭钼矿床 东秦岭钼矿 |
收稿时间: | 2017-04-06 |
修稿时间: | 2017-06-0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