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信息融合模型的2022年鄱阳湖湿地干旱过程监测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罗佳欢 严翼 肖飞 曹淑慧 陈苗苗 杜耘 |
| |
作者单位: | 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转化与污染控制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3040201)、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CB1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235)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严重干旱。为充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探究鄱阳湖湿地干旱及生态响应过程,本文采用STNLFFM时空信息融合模型,融合了MODIS与Sentinel-2影像数据,构建出鄱阳湖2021—2022年平均时间间隔为15天的10 m高时空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影像序列,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份水体面积以及NDVI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干旱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2022年鄱阳湖干旱持续近3个月,退水时间比2021年提前约80天。2022年10月鄱阳湖最小水体面积为680 km2,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1900 km2,较2021年枯水期最小水体面积减少约337 km2。2022年鄱阳湖湿地淹水时长小于90天的面积是2021年的3倍以上,约占总面积的30.77%。(2)2022年干旱过程中,湖区洲滩植被提前开始生长,NDVI均值在7月中旬之后迅速增大,较2021年同期均值最大相差0.27;到11月中旬,NDVI<0.2的面积为1527 km2,较2021年同期增加561 km2;到12月,NDVI值大于0.6的面积仅为15 km2,不足2021年同期的3%。(3)2022年鄱阳湖干旱引起的植被和水体变化改变了候鸟及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湖区的碟形子湖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对极端干旱具有较好的抵御作用。因此,本文建议在干旱期间,适当对湖区长势迅速的植被进行刈割,促使新芽萌发,保障候鸟的食源;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水体连续变化过程监测和预测工作,以便及时救助非连通水体内被困的水生生物;对碟形子湖空间结构进行保护并适当给子湖补水,以保持碟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关 键 词: | 鄱阳湖 湿地 干旱 时空信息融合 归一化植被指数 |
收稿时间: | 2023-10-30 |
修稿时间: | 2024-01-10 |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