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时空差异以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陈浩东 张韩 付适 林镇美 刘成 陈开宁 张余广 毛志刚 梅雪英 刘正文 于谨磊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049;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衡水 67349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049;暨南大学, 广州 5106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7067)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8705)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于2021年调查了河北衡水湖大、小两个湖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了其时空差异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共记录到29种鱼类,隶属15科27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渔获物重量的98%;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carassi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是衡水湖的优势种。大湖区鱼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湖区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其平均相似性百分比差异性超过40%;大、小湖区空间上的差异性为41%。丰度-生物量曲线图表明:大湖区的鱼类群落在不同季节均受到干扰,其中秋季受的干扰较弱;小湖区的鱼类群落仅在春、夏季受到干扰,而在秋季未受干扰。大湖区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表明:水中总磷浓度是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最重要的解释因子(解释度为36%);总磷、亚硝态氮、透明度和总氮是影响衡水湖大湖区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衡水湖的鱼类群落以小型杂食性鱼类 (如䱗、鲫、似鳊等)为主,肉食性鱼类数量较少,鱼类小型化趋势明显。因此,从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角度,在控制外源污染输入的同时,需调控衡水湖的鱼类群落结构,以增强肉食性对衡水湖生态系统的下行调控作用,削弱杂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对水质潜在的负面作用,达到改善水质的目标。
|
关 键 词: | 温带湖泊 鱼类调控 生态修复 富营养化 鱼类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3-12-22 |
修稿时间: | 2024-03-01 |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