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趋势
引用本文:范泽孟,张轩,李婧,岳天祥,刘纪远,孙晓芳,香宝,匡文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趋势[J].地理学报,2012,67(12):1623-1633.
作者姓名:范泽孟  张轩  李婧  岳天祥  刘纪远  孙晓芳  香宝  匡文慧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北京,100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培养基金
摘    要:国家为了防止生态系统恶化、保护自然栖息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到2010年底已建立258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9.44×106hm2,超过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选取18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71×106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9.9%,全国陆地面积的4.7%,根据各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主要保护对象,将其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动物、珍稀植物、地质和古生物遗址、以及荒漠生态系统7类自然保护区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6个大区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论文构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方向判别指数模型,运用生态多样性模型和斑块连通性模型,对各大区内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土地覆盖转换趋势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5年时段内,18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整体呈减缓趋势,西南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大,而华东地区的平均转换强度最小。在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除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外,其他各类型保护区的土地覆盖都存在逆向转换,但逆向转换速率总体呈减缓趋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土地覆盖逆向转换的速度平均为0.16%/10a减少,其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相对于缓冲区的和实验区更为稳定。生态多样性指数和斑块连通性指数模型计算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的生态多样性和斑块连通性在1995-200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各大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非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对比显示,保护区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整体上小于非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强度。总之,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转换处于良性变化趋势,尤其是在1995-2005年期间,保护区内的土地覆盖类型及分布逐渐趋于正向转换和稳定态势。

关 键 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盖转换方向判别指数  变化趋势  中国

Transition Trends of Land-cover 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FAN Zemeng , ZHANG Xuan , LI Jing , YUE Tianxiang , LIU Jiyuan , SUN Xiaofang , XIANG Bao , KUANG Wenhui.Transition Trends of Land-cover 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2,67(12):1623-1633.
Authors:FAN Zemeng  ZHANG Xuan  LI Jing  YUE Tianxiang  LIU Jiyuan  SUN Xiaofang  XIANG Bao  KUANG Wenhui
Institution:1 2(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Institute of Ecology,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