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紫菜养殖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刘材材 徐韧 何培民 张正龙 秦玉涛 项凌云 邓邦平 刘守海 季晓 |
| |
作者单位: | 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 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2013年海洋环保专项; 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MATHAB201402);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205010-06);东海分局青年海洋科技基金项目(201302) |
| |
摘 要: | 采用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卫星遥感多种手段相结合,调查了南黄海绿潮早期零星漂浮到大面积暴发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了紫菜养殖工艺对绿潮暴发的影响,估算了南黄海不同紫菜养殖区输入海洋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并探讨了主要海域紫菜养殖面积的增长与绿潮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紫菜养殖生产工艺的影响,数以千吨的绿潮藻在短期内被刮落集中输入至海洋,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充足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其主要来源为竹根沙、蒋家沙和东沙紫菜养殖区。2005年以来,上述3个养殖区的紫菜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是2007年以来南黄海绿潮持续暴发的主要原因。水温是影响绿潮形成的关键环境因素,4~6月份大量被刮落入海的绿潮藻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漂浮和快速生长,并最终形成绿潮。
|
关 键 词: | 南黄海 绿潮 紫菜养殖 |
收稿时间: | 2016-07-22 |
修稿时间: | 2016-09-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