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变形特性及合理预留变形量模型试验研究 |
| |
引用本文: | 王道远,袁金秀,朱永全,刘佳,王洪凡. 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变形特性及合理预留变形量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 0(10): 3813-3822 |
| |
作者姓名: | 王道远 袁金秀 朱永全 刘佳 王洪凡 |
| |
作者单位: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
摘 要: | 开展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室内大型三维YTLH岩土联合地质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硬塑、软塑、流塑3种状态,12 m和24 m两种埋深下的围岩内部位移、预收敛变形、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径向围岩压力。结果表明:硬塑、软塑和流塑条件下围岩内部位移差率均呈现出"拱顶极小、两侧边墙极大"的特征,拱顶位移差率小于20%、两侧边墙位移差率大于91%;拱顶设计4.5 m长锚杆抗拉效果甚微,边墙围岩内部位移差利于锚杆抗拉效应的充分发挥;硬塑、软塑、流塑预收敛率分别接近65%、70%、80%,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影响范围分别为0.5D、0.6D、0.8D,且呈现出直立型、鼓出型、滑塌型不同失稳破坏模式;应力释放率关系为硬塑<软塑<流塑,软流塑态拱顶应力释放率最大约70%,实际工程应避免软流塑态瞬时应力释放过渡而失稳。双线浅埋黄土隧道合理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硬塑(拱顶55~70 mm、边墙15~20 mm),软塑(拱顶166~180 mm、边墙40~50 mm),流塑(拱顶290~300 mm、边墙125~140 mm),且拱顶和边墙之间按曲线过渡非等量留设。
|
关 键 词: | 硬塑-流塑 浅埋 黄土隧道 变形特性 预留变形量 模型试验 |
Model test study of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able reserved deformation of shallow-buried loess tunnel with hard-flow plastic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