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指示——以修河为例
引用本文:连丽聪, 凌超豪, 李晓峰, 曹向明, 毛端谦, 万智巍, 贾玉连, 牛文瑜. 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指示——以修河为例[J]. 沉积学报, 2019, 37(1): 135-1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4
作者姓名:连丽聪  凌超豪  李晓峰  曹向明  毛端谦  万智巍  贾玉连  牛文瑜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南昌 330022;;;2.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2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4.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JXS-EW-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2007);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开放基金(ZK2013003)
摘    要: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蕴含着大量的河流水文信息,但由于河流侧向摆动、河漫滩沉积速度较快等原因,造成河漫滩沉积环境变化较快,河漫滩沉积体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鄱阳湖修河下游永修三角乡修河右岸的近现代河漫滩沉积序列为例,基于137Cs比活度测试和事件性沉积建立时间标尺,依据粒度组份等指标,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数据,探究了器测以来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记录及记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较大洪水期间水动力不稳定、粒度较粗、分选差(或者好)、粒度跨度宽;该剖面揭示了1953年来16次较大洪水年份的14次,检出率高;平均粒径(μm)和SS(分选系数×粒径跨度)等指标对洪水事件的检出最好。这样揭示出来的洪水,可称为异常洪水,有别于基于滞水沉积所反演的极端洪水事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古洪水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内涵。

关 键 词:修河   异常洪水   河漫滩沉积   水文记录   粒度指标
收稿时间:2017-08-08
修稿时间:2018-01-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