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泊沉积物C4植物含量重建方法的讨论——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为例
引用本文:李元, 孙媛媛, 邓国仕, 袁峰, 刘俊. 2022. 湖泊沉积物C4植物含量重建方法的讨论——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为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2(4): 572-584.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2.04019
作者姓名:李元  孙媛媛  邓国仕  袁峰  刘俊
作者单位: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 3. 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81
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704, 2019QZKK07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073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2026, 41772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PA2020GDKC002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80, DD20211381)
摘    要:当前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植被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已经在全球各地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生态系统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我们需要更好地借鉴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和植物协同演化的重要事件。C4植物作为陆地生产力较强的植物,在植物生态演化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研究表明C4植物可能最晚起源于始新世-渐新世之交,但从它早期起源到随后在生态系统中的大规模扩张时间间隔长达20多个百万年。是什么因素导致了C4植物的起源和扩张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来评估和重建C4植物在过去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生物量变化。重建C4植物的含量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在C3/C4植物碳同位素和植物内部结构形态差异基础之上。最常运用的研究材料包括(古)土壤有机质、成壤碳酸盐、陆地食草动物体组织、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孢粉、植硅体等。这些方法在重建现代以及地质历史时期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介绍了C4植物起源和扩张机制的主流观点以及不同研究材料的碳同位素所推算C4植物生物量的基本原理,并以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为例,针对新生代湖泊沉积物中陆生高等植物的长链正构烷烃特征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详细讨论C4植物含量重建的方法与缺点,为探讨C4植物起源、演化及控制因素提供参考。我们通过分析前人研究的大红沟剖面长链正构烷烃及单体烃 δ13Calk 值特征,推测在30~24 Ma、20~17 Ma和13~7 Ma期间δ13Calk值显示相对正偏的原因,可能是干旱和C4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双重因素叠加造成的。但这一推断还需要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即单颗粒孢粉碳同位素的方法来提供C4植物的确凿证据。

关 键 词:C4植物   碳同位素   (古)土壤   成壤碳酸盐   牙釉质   植硅体   长链正构烷烃   单颗粒孢粉碳同位素
收稿时间:2021-10-12
修稿时间:2022-04-07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