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萧凌波  方修琦  叶瑜 《地理研究》2011,30(10):1775-1782
利用档案史料、建置沿革史研究成果等提取信息,建立历史代用指标序列,对清代(1644~1911)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开发的时空进程进行描述,结合当地农业气候资源条件(温度、降水)及清代气候变化(温度)探讨其中的气候因素。结果显示:(1)清代东蒙农业开发集中在现代年均≥10℃积温2500℃、降水量400mm以上区域之内;(2...  相似文献   
2.
丁力  彭九慧 《辽宁气象》2004,(1):9-9,18
通过对近10a承德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本区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东蒙冷涡,并对其形势特点进行归类,建立了天气环流形势模型,给出了预报指标,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东蒙地区夕卡岩石榴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成东  刘学武 《中国地质》2002,29(3):311-316
东蒙地区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夕卡岩型锡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不仅矿床发育,而且成矿种类较多,典型矿床有黄岗梁Fe(Sn)、白音诺Pb-Zn-Ag等金属和浩布高Fe(Sn)-PbZnAg(Cu)矿床。研究表明,它们都是中生代岩浆岩与本区二叠系地层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对黄岗梁、白音诺和浩布高3个矿床中不同阶段的石榴石夕卡岩矿物学研究,划分出早晚两期夕卡岩石榴石矿物。早期以浅色、他形细粒、均质的钙铁榴石为主,多形成环带的核心;晚期以深色、半自形中粗粒、弱非均质的钙铝榴石为主,多构成环带的边部。同时采用ICP-MS方法对3其中石榴石比较发育的黄岗梁和浩布高2个矿床中石榴石单矿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矿区早期的石榴石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晚期石榴石具有热液交代成因特征,即东蒙地区既有早期岩浆阶段的岩浆型夕卡岩,又有晚期热液交代型夕卡岩的多成因认识。  相似文献   
4.
东蒙地区燕山期三类成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蒙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燕山期岩体的成矿特征,将其成矿岩体分成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铜成矿岩体、铅锌成矿岩体和锡成矿岩体。通过对三种成矿岩体的岩石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认为铜成矿岩体具有明显的幔源和壳源双重特征,为燕山早期岩浆演化的结果;锡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壳源特点;铅锌成矿岩体的地质特征处于铜成矿岩体和锡成矿岩体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系统的同位素分析研究工作,过去对东蒙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探讨,主要集中在大量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因此,其成因观点和岩浆起源的认识也各持己见,主要有3种认识:1)本区中生代壳源和幔源共生的“双模式”观点,认为锡多金属成矿与这种“双模式”的岩浆岩有成因联系;2)中生代花岗岩属于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一碱性非造山岩浆作用的产物;3)中生代岩浆岩是中生代大陆内部伸展造山环境下底侵作用形成的一套壳幔混熔岩浆的产物。总之,研究者多认为燕山期岩浆岩具有壳幔混合起源的特征。笔者对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的钕、锶、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εNd(t)全为正值,变化范围为 0.75~ 8.12,平均值为 3.07,说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与亏损地幔有成因联系。其初始锶比值比较集中,变化于0.7028~0.7096,平均为0.7063,介于现代大洋玄武岩(0.702~0.706)和大陆地壳(0.706~0.718)之间,更接近大洋玄武岩。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初始铅同位素的3个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308b/^204Pb都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8.3742,15.5500,38.1810。由钾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计算出来的μ值介于9.51~8.91之间,低于μ=9.74的陆壳演化线。结合邻区兴蒙—北疆一带的岩浆岩同位素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东蒙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和亏损地幔起源的晚华力西期古蒙古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即燕山期花岗岩浆最终起源于亏损地幔。并且提出了亏损地幔—古蒙古洋壳—边缘陆块活化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结合地理分布将中国北方高空冷涡划分为东北冷涡(120°—145°E,35°—60°N),华北冷涡(100°—130°E,30°—45°N)以及东蒙冷涡(100°—130°E,40°—55°N)三类,根据2000—2018年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日降水资料对19 a冷涡个例进行筛选对比,统计分析三类冷涡的活动规律,利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三类冷涡的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在490例高空冷涡个例中,遗漏的冷涡个例有2个,重复的个例有13个,剩下475例个例都能较好的被选出和归类,给出的三类冷涡定义较为合理。东北冷涡和东蒙冷涡在全年皆可生成,而华北冷涡在12月和2月没有发现。东北冷涡在4、5月生成最多,在3月和8月生成较少。华北冷涡在5月生成最多,冬季生成较少。东蒙冷涡在5、6、9三个月生成较多,在2、3和11月生成较少。对三类冷涡的动态合成分析表明:在结构方面,考察位势高度、温度、涡度、和等熵位涡分布,得到东北冷涡平均强度最强,东蒙冷涡次之,华北冷涡最弱;在降水方面,冷涡强度最强的时段,冷涡降水主要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以北,对应有强的高层辐散。由于低层湿度分布以及水汽输送强度的不同,三类冷涡的降水大值中心位置有所差别,并且华北冷涡平均降水强度最大,东北冷涡次之,东蒙冷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a承德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出造成本区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东蒙冷涡 ,并对其形势特点进行归类 ,建立了天气环流形势模型 ,给出了预报指标 ,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