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孙阁主任医师运用调神疏风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经验。 孙师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复感风邪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经筋,其基本病机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临床应重视调神、安神、治神,同时辅以疏风治疗,形神同治,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DCI)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DCI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采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对照组为80.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IAS、BI、MMSE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DCI急性期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对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肌力、肌电图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影响。方法:将90 例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四妙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肌力、肌电图及血清CPK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肌力、肌电图、血清CPK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抗JO-1抗体水平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对多发性肌炎急性期患者血清抗JO-1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能改善肌电图、血清CPK水平,对肌无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烧灼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能迅速减轻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与MR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CT征象和MR及DW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28位患者显示豆状核密度降低24例;局限性脑肿胀11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6例.MR T1WI显示脑肿胀18例;全部病例DWI均显示信号异常.结论常规CT平扫所示的豆状核密度降低,灰白质分界模糊和局部脑肿胀等征象对超急性梗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往往需要早期诊断脑梗塞以便选择治疗方案。方法:查阅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结果:客观评价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价值。结论:提出多层螺旋CT和功能性MRI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肖斐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34(10):135-138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CNKI、CBM、VIP及万方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分别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交叉审核后进一步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含1726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更佳,且更能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有效率[OR=3.78,95%CI(2.62,5.45),P<0.00001],日常生活能力[SMD=2.51,95%CI(1.74,3.28),P<0.00001]。结论:康复护理较传统的常规护理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但考虑到研究的质量存在局限性,尚需要更严谨的随机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