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0年4月29日河南内乡发生地震,地这次地震,河南地震局台网和中国地震局台网震级量度之间有一定差异。采用不同量规函数和尾波持续时间震级公式计算发现,它们之间所产生的最大差异可达0.5-0.7级。综合分析后认为,2000年4月29日河南内乡地震震级定为ML5.0级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29日11时54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与镇平县寺山乡之间发生一次ML4.7级地震。地震前3天,潢山台视电阻率ρs异常较为明显。分析了此次异常与内乡ML4.7级地震的关系,认为此次异常很有可能是内乡ML4.7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异常。当观测台站与震源位于同一构造带时,即便离震中较远,地电阻率对地震异常反映仍较灵敏,且与构造带同一走向的测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 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迹属的首次描述,将该足迹的分布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并为南雄盆地存在大型的鸭嘴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还整理了中国已描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中国足迹(Sinoichnites)被定为非正式的塑模标本;扬子足印(Yangtzepus)被归入兽脚类足迹;禽龙足迹(Iguanodonopus)被认为是裸名,归入禽龙足迹(Iguanodontipus);嘉荫足迹(Jiayinosauropus)增加了新材料并得以具体描述;内乡足迹(Neixiang footprint)得以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6.
梁爽  张谦  刘嘉惠  李真  闫全人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21,37(12):3797-3814
西峡-内乡地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 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变质砂岩、石英片岩、石墨大理岩、石榴角闪岩等变质岩石。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变质岩锆石与独居石包裹体中, 未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特征矿物。值得注意的是,显微岩相研究也未见到多期变质作用的证据。对变质独居石和变质锆石进行的LA-ICP-MS U-Pb定年表明, 副变质岩记录的变质高峰期时代为414~405Ma, 石榴角闪岩记录的变质高峰期时代为401~379Ma, 属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区内岩石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变质高峰期P-T条件为660~710℃/0.53~1.02GPa, 属于中压变质相系。不同变质岩的变质高峰期压力条件差异明显, 说明这些岩石俯冲深度不同, 在折返阶段才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混杂在一起。各种变质岩中退变质矿物组合普遍不发育, 暗示抬升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内乡县北部大型铅锌银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环境的(变质)火山-沉积建造。矿区已发现铅锌银矿(化)脉近百条,矿脉多呈板状、脉状充填于近垂直造山带的断裂构造中,其中以较大规模的Y1、Y3、Y6、Y10和Z2号脉为代表。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取Y1、Y3、Y6和Z2号矿脉中闪锌矿矿石和Y10号矿脉中方铅矿矿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δ34SV-CDT范围为1.89‰~7.34‰,指示硫主要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海相地层中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矿石中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范围为18.229 4~18.384 5,207Pb/204Pb范围为15.608 9~15.643 4,208Pb/204Pb范围为38.516 0~38.715 2,矿石铅μ值范围为9.50~9.55,ω值范围为37.45~38.35,指示成矿金属物质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研究表明内乡北部铅锌银矿区的成矿物质可能来自秦岭群和二郎坪地层。  相似文献   
8.
内乡县午阳山矿区石墨矿属于蛇尾-小岔沟与元古宙变质海相碳酸盐岩、含炭碎屑岩有关的石墨矿床成矿亚系列,属于沉积变成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和石槽沟组,石墨矿体分布于雁岭沟组二段内部,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并影响区内主要矿体分布。  相似文献   
9.
河南许窑沟金矿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共同控制的二郎坪群地层中,矿体主要产于牧虎顶花岗岩岩体与火神庙组接触带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含矿石英脉主要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气和H2O-NaCl-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期的均一温度主要为310~350℃,盐度一般为2%~7%;成矿晚期均一温度主要为300~340℃,盐度为10%~15%。综合分析认为,许窑沟金矿成矿过程比较复杂,成矿过程中有沸腾作用,同时又存在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作用,为构造破碎带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