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07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In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oces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al of various elements tends to be more dramatic,tremendously influencing the shap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ace in metropolitan area.Survey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has thus become a basic method in examining metropolitan spatial evolution.In this research,three elem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ssential indicators of the process:demographic density distribu-tion,employm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business office location.Performance of these elements in Nanjing City was exam-ined historically.As Nanjing City could be regard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its situation large-ly suggest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in similar areas of China.Hen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anjing City,four general implications were highlighted.First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 are in a violent process and shift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Second,from now to at least the near future,concentr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central fea-ture.Third,the landscape of metropolitan areas basically exhibits a dual structure character.The gap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qualities among different districts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Fourth,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convert the traditionally single-centered city structure into a polycentric one.  相似文献   
2.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2008,82(8):1113-1120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矿区矿床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和断层、褶皱构造.结合大厂矿田多年来积累的地质资料信息,提取了钻孔、坑道采样化验数据与地质体的几何取点等矿床隐伏矿体预测专题数据,建立了各种地质体几何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控矿地质条件的定量分析,以立体单元形式对地质空间进行分割抽样,提取了立体单元控矿作用定量化指标;通过一种有效的矿床三雏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对矿床地下三维空间中隐伏矿体进行了定位、定量预测和结果验证,并开发了预测结果的三维可视化动态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杨建新  陈安平 《铀矿地质》2008,24(2):96-100
文章阐述了呼斯梁地区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砂体分布、古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矿化特征,总结了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指出该区西部纳岭沟矿段为下翼矿体,并有望发展成大型铀矿带,推测卷头部位位于其南侧,可能为皂火壕矿带向西的延伸,埋深大,较难控制;而东部农胜新地段铀矿化产于辫状河道的北侧,受灰色残留体探制,矿体埋深浅、地层结构有利,有望发展成新的铀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旅游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并将三个基本要素用于分析辽宁沿海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的特点以及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什北山沉积型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什北山铝土矿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中石炭世.其找矿标志有地层﹑矿体颜色﹑岩石结构、放射性﹑岩溶角砾岩等标志.  相似文献   
7.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矿体(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这种控矿的脆/韧性叠加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多期(次)活动的叠加,经过了早期的韧性剪切、后期的脆性压扭性碎裂岩化、晚期的脆性张性断裂叠加3个阶段.脆/韧型叠加构造与按"构造相"划分的脆-韧性剪切带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性质和演化历史完全各异的两类断裂构造.金矿往往直接产于张性断裂之中,但是在同空间中更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压扭性碎裂岩则对金矿化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海沟金矿床区域水系沉积物、矿区水系沉积物及矿体的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对区域47个异常进行了研究对比,预测出一处寻找海沟式金矿床的有望异常。  相似文献   
10.
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构造运动时期先后的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以山东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Ⅶ—支构造断裂特征、闪长玢岩构造特征、矿体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Ⅶ—支构造的新老构造体系、同一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突出,多表现为构造形迹的归并。其中成矿断裂的多期活动、构造性质的多次变化、成矿作用的多次叠加是矿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NEE向Ⅶ—支构造与近SN向脉岩截接部位形成矿体,低级序的NNE、NE、NEE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