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县黄土地层与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次冰期间冰阶(即氧同位素3阶段)期间该区呈现出极端冷湿的气候环境。理县地区气候演化更接近于印度季风强度记录的变化,而与格陵兰冰心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相似性稍差。  相似文献   
2.
曾皓  张宗群 《四川气象》2005,25(2):22-23
在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选取石渠、色达、理塘、稻城等八个气象站地面上温度、露点、降水量、风速等气象要素,通过计算得到相对湿度后,自动替换生成最近连续五天的与草原火险有关的气象资料库。通过干燥度指数计算得着火指标,风湿指数计算得蔓延指数;通过着火指数(蔓延指数)与着火(蔓延)阀值的比较得出着火(蔓延)等级初值;再通过降水量的客观预报值对其初值进行修订得出未来24小时川西高原草原着火、蔓延危害等级预报。以上全过程均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3.
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倍 《地质科学》1989,(4):308-313
砂金富集规律可归纳为五条:(1)砂金比重大,体积小,一般下沉于砂砾层底部基岩之上,形成富矿带。(2)河流流速减缓处是砂金富集之场所,如河流内湾处;两河会流处;河谷由宽突变窄处;河谷由窄突变宽处。(3)河床起伏不平是砂金富集之主要条件。最理想的河床是软硬相间之岩层,如砂页岩互层,且走向横穿河谷,倾斜较陡,这样,便形成具有无数隔梁与隔槽的起伏不平的河床,砂金受阻,易于停积。(4)位于谷旁之古老河床沉积阶地是无水患的易采砂金矿床,不容忽视。(5)红黄杂色铁砂及石英碎屑常为砂金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南部暴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甘孜州暴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冷空气移动路径。从几个典型个例中,重点剖析了产生暴雨时的能量和动力特征。简要介绍了甘孜州暴雨预报模式和落点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童文林 《四川气象》1998,18(1):10-13
利用阿坝州气象局提供的1967-1996年各月雪灾资料及500hPa环流特征指数资料,经遥相关分析,建立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的联系和阿坝州雪灾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素萍  冯建英 《干旱气象》2009,27(2):193-196
2009年4~6月,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东北、华中、华东大部以及西南地区西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 ℃;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内蒙古西部以及东北部、西南大部、山西、华东大部以及华南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主要旱区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甘肃、宁夏、西藏、云南以及四川等省份.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原地基GPS遥测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佳  赵兴炳 《干旱气象》2010,28(3):279-284,296
利用JICA项目在川西高原建设的地基GPS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可降水量特征。与探空站资料计算的可降水量比较,地基GPS遥测的可降水量平均误差0.17mm,精度可满足气象应用需求。全年可降水量川西高原北部为3289.6mm,川西高原南部为8164.4mm。川西高原夜间可降水量略大于日间;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四季干湿分明,冬夏差异显著;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原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异常年环流形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川西高原9个观测站的1960—2006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1960—2006年,川西高原的夏季降水有微弱增加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近几年,川西高原夏季降水偏多,70年代和90年代川西高原夏季降水明显偏少。②川西高原夏季降水多雨年和少雨年的环流形势存着明显的差异。高原夏季降水与500 hPa乌拉尔山高压脊、亚洲东北部高压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密切相关,还与100 hPa南亚高压的强弱有关。③川西高原多雨年前期春季OLR距平场上,印度洋中部对流偏强,印尼-南海南部地区对流减弱。OLR的变化可以为川西高原夏季降水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原饮用水赋存的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研究,较全面的探讨了该区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水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作用。通过对研究区内饮用水赋存环境的一系列环境地质调查与氧化还原电位的现场测试可以得出:(1)该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横断山系北段,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导致该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短,气温低,温差大等独有的气象条件;该区主要的构造侵蚀高山地貌类型导致地下水循环具有径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水-土间交换作用十分强烈的特点,该区土壤的特点是淋滤作用较强且成弱酸性等,这三个环境要素的特点是直接导致该区饮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升高的主要原因;(2)由于不同类型水(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其与大气接触程度的差异导致其氧化还原值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即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  相似文献   
10.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甘孜满地黄土的粒度组分、石英砂的表面结构以及其它地质现象的综合研究,对甘孜黄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在黄土的概率累计曲线上,跃进组分和悬移组分反映明显,并以悬移组分为主。悬移组分粒径小于2φ~3φ,并以粉砂(4φ~8φ)为主,占悬移总体的94%~99%;对甘孜黄土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石英砂大部分为块状颗粒,少量(10%)呈纺锤形。采用矩阵法计算甘孜黄土的粒度参数:黄土的平均粒径(d50)为5.057φ~5.883φ,明显大于古土壤(6.120φ~6.549φ).古土壤的标准偏差(σφ)为1.513~1.973,大于黄土(1.205~1.778);黄土和古土壤的偏度系数(SKφ)为-0.088~0.248,显示为正偏或近于对称。黄土和古土壤的尖度系数(Kφ)分别为0.123~1.702、0.023~0.059,前者峰形窄,后者峰形较宽。对甘孜黄土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石英砂大部分为方形或长方形颗粒,少量(10%)呈纺锤形。石英砂有密集的翻卷片、蛇曲脊、圆麻坑,这些结构反映了风成特征。另方面,少量石英砂显示冰川作用结构,例如大大小小的贝壳状断口、平行擦痕等。在甘孜西面、德格以南的金沙江东岸川藏公路980km路碑处,三阶地上部的黄土层中,发现3条冰楔。此外,甘孜黄土中孢粉稀少。根据上述特征推断,甘孜黄土应为冰缘风成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