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世纪晚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湖泊都表现出湖水位的强烈波动变化。低湖面期发生在本世纪初至30年代及自60年代以来时期;而在本世纪40年代湖泊水位普遍比现代要高出2—4米。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湖水位的这种变化,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水位下降,归咎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自60年代以来,我国仍有些地区河湖水位上升,并且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而在青藏高原,尽管人类活动影响微弱,湖水位却下降强烈。进一步的分析证实河湖水位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一致;并且变化强烈区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与控制我国主要降雨量分布的极锋位置平行一致。在时间上,40年代前后的高湖面期,同时也是气温和降雨量明显偏高的所谓“20世纪温暖期”。  相似文献   
2.
3.
Introduction The Himalay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youngest mountains on the earth, and is tectonically very active, and hence inherently (geologically) vulnerable to hazards.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landslides, debris flows, torrents and flash floods due…  相似文献   
4.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去、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海海温偏低时情况则相反,考虑冬季(1-2月)南海南温和7-8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纬度)的影响用均生函数建模,试验结果与用子波变换重构方法考虑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二者相吻合,预测试验结果与过去3a的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Studies on rain-runoff process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regarded as a key ecological shelter,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wo typical catchments--the Fujiang River Catchment and the Wujiang River Catchment, rainfal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ain-runoff processes of yellow soil and limestone soil in three types of land use--forestland, farmland and grassland.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in the same rainfall process, overland flow occurs first on farmland, then on grassland, and finally on forestland; (2) soil surface coverag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and amount of overland flow. The runoff amount can increase 2-4 times after the coverage is removed; (3) the infiltratio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overland flow will decrease because of higher gravel contents of soil, but it takes no effect on infiltration once overland flow becomes stable; (4) the runoff coefficient of the limestone soil forest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soil forest land, but less than that of the farmland; (5) three empirical infiltration models, including Horton' model, Kostiakov'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observed results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ostiakov' model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th the Horton'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Kostiakov's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rainfall infiltration when water erosion is modeled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8.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9.
0103号台风“榴莲”路径与致洪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0103号台风“榴莲”的路径及特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分析,认为造成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员主要的天气原因是:深厚的副热带高压使台风偏向西行进入广西,与正在爆发的西南季风云系相遇,从而使降雨量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广西南部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0.
洪山泉流量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洪山泉域的开采程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现阶段泉流量-降雨量的线性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系统辨识,对系统的"慢时变"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并发现系统在1994年以后发生了"快时变",说明开采量从1995年开始迅猛增加。同时,由多年来泉流量序列的自相关分析,发现其宏观周期到2000年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虽然第二输入(即人为开采量)对该系统的作用已不可忽略,但尚未达到足以改变其宏观频率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