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8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325篇
大气科学   511篇
地球物理   867篇
地质学   1105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建兵 《北京测绘》2020,(1):123-125
目前,核电站的主管道焊接越来越多的采用了自动焊技术,这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效率,还可以压缩建设成本。然而,主管道自动焊对焊缝的限差较现有工艺要求更高,高精度的测量是实现主管道自动焊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针对主管道自动焊管口组队高精度的技术要求,提出采用激光跟踪仪对主管道自动焊相关的设备进行更为精密的三维工业测量,通过理论技术评定测量精度,然后选择测量仪器和编制具体的测量方案,最终保证了主管道自动焊精确组对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浅地层剖面声学影像形成原理,探索不同类型沉积物声学影像特征,厘清不同沉积物厚度的识别算法,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发一套新型浅地层剖面仪室内试验平台。综合室内定位技术、浅剖试验平台尺寸合理性分析技术、直线轨道与换能器之间的固定连接技术和海底声学参数反演技术,形成一个试验高效的新型平台。通过铺设沉积物和布设障碍物,利用浅地层剖面仪进行走航测试,精确识别了沉积物的厚度和障碍物的位置。该平台可为开展理想环境下沉积物厚度和障碍物识别提供较好的测试环境,为声学海洋设备性能检测提供测试平台,也为高校学生和技术人员提供设备使用培训场所。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APPLE-Ⅱ微机控制光电等高仪观测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导星、定位、跟踪与换星。在控制系统中应用了高精度的圆感应同步测角器和简单的恒星时钟卡。该系统的望远镜定位精度达±3″,跟踪精度达±5″。该套设备现在已投入正常使用,对改善观测条件和提高观测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为分光光度仪PSP0的使用而开发的控制和处理专用软件,PSP0RUN。此项工作是PSP0研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首先对PSP0RUN的集成环境和任务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然后对PSP0的控制和采样程序以及软件的文件和数据结构做进一步的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PSP0的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5.
6.
7.
8.
徐家岩  Zalu.  VT 《时间频率学报》1997,20(6):66-70
初步分析了PHA I在伊尔库茨克近14个月中观测的822组星的精度。PHA I创造了它历史上最多的观测星组数和最高的观测精度。1996年在俄罗斯地球自转参数系统中获取15%的权重,约为该系统平均仪器权重的3倍多。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