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沈阳某银行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沈阳某银行建筑物的整体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期对金融系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郭星火 《地下水》2002,24(2):118-119
水文缆道一般建在河边、山脚人烟稀少地区,且支架和缆索都突出在河流两岸和水面以上,均高出周围地形地物,常常缺少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的屏蔽,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缆道遭到雷击以后可能使支架劈裂、倒塌,缆索断股、烧毁,操作室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确保缆道设备和人员安全,本文将对缆道防雷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 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 ,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 ,路径长 ,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 ,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 ,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 ,耦合至 2 2 0V低压侧 ,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二是由通信线侵入。通信线中出现雷击过电压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路旁大树、高大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等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时 ,强雷电压把附近土壤击穿 ,雷电流直接侵入到电缆外皮 ,进而击穿电缆 ,使高压侵入电缆芯线 …  相似文献   
4.
在易燃易爆场所防静电接地是必需的接地装置,一般情况下按照规范做的接地体所埋深度都不小于0.5m,在冻土层以下,很少考虑受冻土层影响因素。但是在一些不容易做接地的山区做接地时,就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深度。这时应考虑冻土层的因素,必须将接地体深埋在冻土层以下。如果防静电接地体埋在冻土层中,会使防静电接地体接地电阻的阻值变高,从而产生隐患。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防雷装置常规安全检测中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防雷设计中土壤电阻率及其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土壤电阻率在防雷接地装置设计和在施工中的应用,论述了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和相关标准、规范,对住宅接地设计中接地型式的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的选用及等电位联结作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接地电阻测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荣  梁丹 《广西气象》2007,28(2):72-74
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其测量原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4102型和摇表式接地电阻仪测量接地电阻时电极的布置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接地装置的检测,是防雷检测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不可缺的项目。认为接地装置的检测,只是单纯检测其阻值,是错误的。现就接地的目的和作用及接地装置的检测问题论述如下。1 接地的目的和作用  在电气工程中,常以大地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凡与大地相连接的点称为零电位点,又称接地点。把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某一部分与接地体连接起来,称为“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等。接地装置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散流,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全。防雷接地的目的和作用就是把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泄放,从而保护被保护物的…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沈阳市防雷检测中心2013年7月开展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提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在评估工作中需要对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进行计算,获取准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测量出该区域的土壤电阻率。然而东北地区一年土壤表层的温度范围为-40-50℃。每年的4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土壤电阻率的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