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当今确定天文大地垂偏差的新仪器-CCD自动天体测量仪和确定两点间高程异常差的新方法,该方法用单极坐标代替繁琐的双极坐标进行计算,讨论了天文重力水准的误差及垂线偏差非线性影响等问题,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用这一手段施测山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可望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真空中磁的库仑定律和电的安培环路定律推导出磁单极存在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描绘出磁单极存在下的电磁图象。  相似文献   
3.
4.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文中讨论了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EOF分析的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主要存在全区符号一致的单极型和西部与东南部符号相反的偶极型 ,它们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小波凝聚谱揭示了单极、偶极的变化与Nino3区海表温度距平存在密切关系 ,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变化对应着ElNi no事件从发展到衰减的过程。平均而言 ,印度洋偶极超前Nino3区海温距平约 4个月 ,单极滞后约 6个月。整个热带印度洋 -太平洋地区海气耦合特征的演变表明 ,与ElNino从发展到衰减相联系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相互作用在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单、偶极模态及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最近50多年的GISST和NCEP的OISST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变化的空间分布型和多重时间尺度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型,即全海盆符号一致的单极和东、西部符号相反的偶极.单极既存在长期增暖趋势,也存在年际振荡;偶极则以年际变化为主.在去掉由EOF重建的单极后,热带印度洋东、西部海温表现为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对17次典型偶极子个例的分析表明,对偶极子本身而言,偶极子的演变更像是一种翘翘板似的局地振荡.单极在长期趋势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对偶极的影响是不同的.长期趋势缩短了偶极子的生命期,在冷期,印度洋海温经历了由负单极到正偶极再到负单极的演变,偶极子的异常信号最早出现在热带西印度洋;在暖期,印度洋海温经历了由正单极到正偶极再到正单极的演变,偶极子的异常信号最早出现在热带东印度洋.对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而言,印度洋海温异常由负单极向正偶极再到正单极转换,偶极子位于一种单极向另一种单极的转换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印度洋海温表现为明显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6.
前兆地电阻率资料处理的剥皮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先进  钱家栋 《地震学报》2001,24(6):645-650
在台址下电阻率分层均匀的前提下,针对我国绝大多数前兆地电台单极距观测的事实与现状,提出一种试图从这种观测所获得的视电阻率时间序列中识别电阻率表层变化和深部变化的等效模型方法.分析表明,在保持布极方式和观测结果不变的前提下,任意多层的地电结构都可以视为一个二层地电结构——等效模型.本文中,等效模型上层的地电参数(电阻率和厚度)与实际模型第一层相同,下层的地电参数(电阻率)则根据等效要求,由实际模型第二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地电参数经计算得到,因此,等效模型的下层包含了实际模型第二层及其以下各层的综合影响.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这里简述和图示了单极~偶极、偶极~偶极装置测深原理及野外布极方式。根据单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与偶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等效电阻率法",推导出了偶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与单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将时域激电单极~偶极装置测得电参数的数据,转换为偶极~偶极装置的数据,并对二种测深装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分别进行二维反演、成图及对比,结合测区简要地质特征,显示二种装置测深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勘探效果。最后,分析了这二种装置测深反演结果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OSTERBERG测桩法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朝钢  方磊 《铀矿地质》1996,12(6):369-374
本文介绍了桩基原位测试的新方法──Osterberg测桩法。作者研制了Osterberg测桩法室内模型试验设备,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用Osterberg测桩法来取代传统的静载荷试验用于确定单桩承载力是可能的,其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9.
10.
雒志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46-148,154
文章简述了勘查区地质概况、矿化类型和时域激电单极-偶极布极方式,结合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确定金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空间位置方面有较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