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存在的难点,阐述了国家、区域、雷达站三级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了按照与区域中心业务技术体制相一致的区域分中心建设原则;思考了区域分中心应该承担较大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检测、标定等10项主要技术支持保障任务;提出了区域分中心建设要达到的技术支持队伍专业化、维修检测手段现代化、下站检修反应实时化、远程指导会商可视化、网络运行监控自动化、装备器材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规范化等六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1前言DECNET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当今世界几个重要的网络系统之一,在我省气象部门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994年,省气象局决定首先在汕头筹建气象分中心,根据汕头气象分中心业务建设设计要求,引进了VAX3100/30小型计算机,并把DECNET作为首选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通过租用专用线路与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VAX6220机和AXP机联网;同时分中心属下的各市气象局也通过长途线路与汕头气象分中心联网,这样实现了区域中心——分中心——地市气象局的多级远程计算机联网。2DECN…  相似文献   
3.
HBCORS省内区域分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区域分中心的建设,是确保湖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HBCORS)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从湖北省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湖北省现有参考站实际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分中心建设原则,并在此原则上,对省内区域分中心进行了有序布设,对各区域分中心在系统维护方面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4.
陆文青  吴立新  卢玉成 《水文》2008,28(2):73-75
本文概述大运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以总渠分中心为例,根据多年的系统维护经验,着重对常见故障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了简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的数据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是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资料收集、处理、管理、保存和提供各种服务的中心。该中心在结构上采用网络式结构,在上采用分布式结构。根据“95010” 总体设计要求和各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中网中心由两部分组,一部分是国家防震减灾中心的测震中心,另一部分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设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内,文章对分中心的技术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进行全面地介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自动雨量监测网地市分中心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自动雨量监测网地市分中心系统采用J2EE框架和B/S结构,由分中心雨量简明查询和区域自动站管理两部分组成.能够通过Web方式,实现自动雨量站实时和历史雨量的查询,自动雨量站、四要素自动站基本信息录入、修改、查询,设备维护管理及故障短信报警、暴雨短信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宇平 《水文》2003,23(6):47-50
景德镇水情分中心是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示范区之一,在全国20个示范区工程建.设中首先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大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水文信息采集手段,实现了水位雨量观测长期自记、固态存储、自动传输,同时实现了水文数据远程下载以及水文资料整编、水情预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WMO/GEO国际沙尘暴预警系统专家会议于2007年11月7~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本次会议由WMO/GEO.WMO SDS RDP项目主办,西班牙国家气象研究所、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9.
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分中心去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受理行政许可805件,各项审批事项较法定时限相比,平均压缩办理时限2/3以上,行政审批效率提高65%以上,给全市项目单位、用地企业、基层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能力,形成了覆盖我国关键和典型地区的大气成分、沙尘暴和酸雨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长期、多区域、网络化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