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两种可控硅整流电路,在这两种电路中把反并联可控硅接入阳极变压器。文章介绍了电路的过压和过流的保护方法并给出了电路的计算公式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Glaciation between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were synchronous, the ice age occurred not in high but in low value of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earth's orbit. Such facts went against the precession principle of the astronomical theory of ice age. The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climate consisted with the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ocean and continent. The north/south antisymmetry may be attributed to southward deviation of the thermal center and northward deviation of the mass center within the mantle demonstrated by seismic tomography. The core - mantle angular momentum makes rotational energy into thermal energy and mantle plumes erupt in the ocean bottom. The earth's deformation by tidal force makes the eruption of mantle plumes strong. They are the reason that glaciation betwe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are synchronous and the ice age occurred in low value of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earth' s orbit. The tectonic movement is playing a most important part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3.
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两者在时间起伏上的一致性,以及印度板块北边界兴都库会和缅甸两端点附近中深地震对中国大际强震活动所具有的前兆性和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预测,尤其是地震大形势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还应用了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孕震系统在周围地质构造块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丽江大震前长—中—短—临地震学异常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7,20(1):13-20
本通过丽江大震前地震学各项异常的动态追踪,研究了长-中-短-临异常伴随大震孕育、发生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强震的缺震、强震的重复、中强震密集、诱发地震、相关地震等多项长期异常的背景上,出现了中小地震活跃、调制小震频繁、复发周期降低、震源深度加深和震级差增大、地震序列h值下降等同步的中期异常,而1995年中小地震活跃后的平静、低复发周期的回升、震源深度为25公里和震级差在1.0-1.1级的地震次  相似文献   
5.
GPS授时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观测中,时间基准测量的精度非常重要。我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设计完成了数字地震记录仪的实时在线授时系统,提高了时间服务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GPS授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我们研制的数字地震仪中授时系统设计的理论计算和具体的同步算法和程序以及硬件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测频方案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频率计原理 ,以AT89C5 1单片机为控制器件的新型频率测量方法。论述了基本原理和软硬件实现 ,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克服了通用频率计由于± 1MSB误差在高低频段测量精度不等的缺陷 ,实现了高低频率的等精度测量。由于此方法具有高精度、低成本、易改进的特点 ,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伊犁盆地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机理,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天山古岛弧系中,伊犁多相地块之上中新生代压扭性断坳盆地内稳定地块与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构造阶地土土”,共同控制层间氧化带 型砂岩型铀矿的新观点,并将“水液型”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归结为“双合”式铀成矿模式及其“八位一体”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怀来地震台地形变、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异常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出现,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同时在震前的二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时记录到的大量压应变异常信号不同,2013年4月芦山MS7.0地震前后姑咱地震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的却是显著张应变异常,特别是临震前几日信号大幅度突升,而该时段恰巧台站大门前进行修路施工,这究竟是地球物理异常还是干扰,一直有很大争议。研究发现,这些异常信号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准同步性,即都发生在白天8:00—10:00或7:30—17:00之间,这正是工人的上班时间,而自然力产生的异常应具有随机性特征,不应有较强规律性;其次,临震前的异常振幅比芦山地震本身产生的振幅还大2倍,将其视为地球物理异常也有违常理。又结合腾冲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尚不能排除该张应变异常为施工干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1854~1990年的冬季海温资料,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滑动t-检验方法对其突变性进行了讨论,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具有三次突变增温过程,分别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另外,通过求滑动相关系数,发现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全球其他地区海温变化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年代际的阶段性。通过对比及相关分析,发现全球增温与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温具有显著的同步性。在年际及年代际尺度场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