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选用国产CAD软件时,总结了设计软件影响企业稳定盈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了国产CAD软件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樊杰  杨晓光  胡东升 《地理研究》2002,21(6):772-780
本文从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入手 ,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对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理念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明确了促进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并就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非理性作用的约束 -引导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立勋 《热带地理》1997,17(1):47-52
本文揭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在增长,结构,组织,动力机制,市场表现,空间差异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积极的经济,社会与空间效应,指出珠三角乡镇企业对广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分析了慈溪市宗汉镇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浙江省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第二次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高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为推动协同管控,文中结合生态环境部在重庆市组织开展的试点工作,对工业企业NOx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以末端治理为手段的NOx治理措施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果为负,即工业企业去除1 t NOx会直接或间接增加CO2排放1.811 t,采用SNCR技术且选择氨水等非尿素类脱硝剂有助于减少工艺过程和电力间接CO2排放。2017年工业企业NOx减排导致CO2排放增加52.57万t,占重庆市能源活动CO2排放总量的0.3%。电力碳排放因子降低1%和降低5%情景下,NOx减排的总协同度将分别提高0.9%和4.3%,尤以水泥制造业的协同效果改善最明显。减少尿素使用和提高电力低碳化程度有助于降低工业领域NOx减排对CO2排放的负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73~1988年我国九省市国营工业为例,运用生产函数对不同省区国营工业的劳动力、资金技术进步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工业企业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工业企业防震减灾现状,提出工业企业防震减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以及部分工业企业的防震减灾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段地理学是以微观尺度的地段研究为对象的现代应用地理学的工程化方向为其基本内涵,通过运用案例对其进一步分析说明,充分表明了地段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为适应经济形式的发展。中国旅游企业中开始大规模的联合、重组和改制。在旅游企业的整合过程中,以战略联盟的形式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是中国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战略联盟过程中,以动态博弈的方法对企业之间的联盟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可使旅游企业清楚自己在联盟中的地位与得失,最大限度的避免负效应,力争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