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从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区情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提出了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及相应保障措施。其中,生态产业带建设是关键,重点从培育国家级生态能源基地、高效生态农牧基地和西北生态旅游胜地等角度构建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区域生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中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等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即包括小城镇生态工业链的设计,推行清洁生产,结合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和实施工业企业绿色管理等.最后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若干对策:制定小城镇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小城镇工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小城镇生态工业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探讨小城镇生态工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区生态型产业的发展与示范区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刘海燕 《山地学报》2006,24(6):744-760
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区域建设的双重目标出发,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首先,分析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产业在我国西部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在青藏高原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及在青海省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阐明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型产业的重大意义;接着分析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气候高寒干燥,并将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青海省及全国发展水平作比较,认为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脆弱独特的高寒降效特征。分析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结构表现出粗放落后的经济特性,产业结构过分单一,地区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农牧经济,由于过分的依赖畜牧业和采矿业等资源开发型产业,本地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上只进行初步利用,资源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程度低,各产业链单一、短小,前向产业、后向产业和侧向产业发展滞后,造成中下游产业不发育,产业发展呈现封闭性、源头性、粗放性的特征。再者,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经济产生的效益远小于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经济效益,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设施和开发靠基本靠外来投资,实际上造成经济效益在地区经济贡献中流失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表现出典型的投入漏出特性。另外,从三江源地区的人口承载统计数据发现,该地区长期处于人畜超载特性,人口超载和利益驱动加剧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型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整体发展思路立足于生态地区生态保护,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角度出发,针对三江源保护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分阶段、分层次(核心层、缓冲层、试验层、外未层)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保护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与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培育方案,建设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区,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民经济的生态化和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并对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滚动预警。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生产、生活共同繁荣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中“三个转变”的整体思路。即引导产业结构由单一畜牧业向林牧业-加工业-旅游业的多元化生态产业结构转变,建立生态型产业体系;引导产业结构由投入楼出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推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产业结构由生产-生活型向生态-生产-生活型转变,推进国民经济生态化。进而提出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和延伸生态型产业链,选择优化现代草畜业、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型产业结构体系。文章进一步深入,提出生态农林牧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重点;生态型城镇建设目标与重点;与生态型产业体系和生态城镇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移民的重点与方向以及生态能源建设与发展方向。鉴于三江源地区面积广大,地域辽阔,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首先必须选择典型地区先行试验示范,在积累示范区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向周围广大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为此,建议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与建设方案,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立足这些重点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及组合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宗教民俗风俗、发展潜力和前景等,有选择、有重点地规划若干个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重建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对这些示范区提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指明示范区内容、示范方向、示范重点和示范技术,提出各示范区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立足当地优势,提出要重点建设生态林牧业(种植、养殖、水利等)、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和生态科研产业示范区5种类型。为保障三江源地区从保护和建设的双重角度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型产业体系建设步伐,还从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空间管制、经费支持保障、动态滚动评估与滚动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