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立斑节对虾实验室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野外采集的有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病典型症状的斑节对虾初步纯化其病毒,并进行WSSV的PCR检测,得到WSSV的感染用样品。对健康斑节对虾分别进行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对感染死亡个体进行WSSA的PCR检测和细菌检测,证实WSSV感染性和致死性。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的感染量分别为4mL/L、0.2g/10g虾体、1/2稀释液0.05mL/10g虾体,死亡开始时间分别为16d、42h、28h,三种感染模式最终死亡率100%,从开始死亡到全部死亡延续时间分别为15d、82h、44h。  相似文献   
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氯(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氯唑蓝(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瓜氨酸法对比,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氯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iNOS活性在12h内有上升趋势,实验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至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被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实验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峰林——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中民 《热带地理》1995,15(3):258-262
本文探讨位于湘西武陵山脉中段的一种新的峰林地貌类型--石英砂岩峰林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认为石英砂岩峰林是由水平状石英砂岩受垂直与交叉节理的分割之后,在无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群落主要由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芸香科、五加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鼠刺科、樟科等.优势树种也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群落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较小,只有1964株/hm2;群落较为低矮,平均高度只有6m;乔木垂直分化不明显,树种水平分布不均.白云山的植被是次生植被和人工造林改造的结果,只在山谷少数植被没受人类干扰.其现状植被是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混合体.在一些由马尾松发展起来的群落,天然侵入的阔叶树种已在主要层中居优势;群落中可见马尾松衰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黄晶莹 《湖南地质》1993,12(2):121-126,142
对武陵源风景区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有毒有害元素背景含量低,基本无污染,多元素综合评价属清洁区。但人体或生物必须的有益营养元素Cu、Zn、MO、V、Mn、B、P、Sr及组分CaO、K_2O、Fe_2O_3等普遍含量不足,尤以Cu、MO、Zn、Mn等更缺乏,是影响风景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治理保护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In China, many scenic and tourism areas are suffering from the urbanization that results from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jects, leading to the removal of the vegetative cover, the creation of areas impermeable to water, in-stream modifications, and other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risk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cological risks in the West Lake Scenic Spots (WLSS) area we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integrat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with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software. The standard RUSLE factors were modified to account for local climatic and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 the DEM maps, and for the soil types and vegetation cover types. An interface was created between the Areinfo software and RUSLE so that the level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cological risk in the WLSS area could be mapped immediately once the model factors were defined for the area. The results from an analysis using the Areinfo-RUSLE interface showed that the risk value in 93 % of the expanding western part of the WLSS area was moderate or more severe and the soil erosion risk in this area was thus larg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rest of the area.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e soil erosion risk in urbanizing areas and suggest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able ecological risk resulting from soil erosion when enlarging and developing tourism areas.  相似文献   
7.
曾培林 《云南地质》2010,29(2):135-137
矿体产于平掌组变质绿片岩中,NW向F3断裂破碎带控矿。边缘向中央品位增高。研究构造延伸和矿源可扩大远景。  相似文献   
8.
攀钢新基地工程区80%为"昔格达"土回填区,回填土将对桩产生负摩阻力。现场负摩阻力试验表明:回填土上部在堆载情况下会有较大的固结沉降,从而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化探异常查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探测量、X萤光分析仪现场检测、地质检查等多种找矿方法,获得含金工业品位的找矿信息;发现具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并建立该类矿床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历时性旅游废弃物演化规律及生态影响研究是制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利用1979—2018年相关统计资料与团队实地调研数据,对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进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共分为1979—1987年持续上升、1988—1996年小范围浮动式下降、1997—2005年剧烈振荡以及2006—2018年趋于稳定四个阶段。(2)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来源及构成占比随着当地垃圾处理方式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固体垃圾的足迹占比最多且达到52.18%~97.99%,并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3)随着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增长,区域资源利用效益持续升高,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4)黄山风景区的实践表明成熟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不断改进的卫生治理措施可将旅游废弃物造成的生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为其他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