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55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Glaciers in the Tuotuo River basin, western China, have been monitored in recent decades by applying topographical maps and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glaciers in the Tuotuo River basin have retreated in the period from 1968/1971 to 2001/2002, and their shrinkage area is 3.2%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late 1960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glacier runoff on river runoff, a modified degree–day model including potential clear-sky direct solar radia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glaciated regions of the river basin over the period 1961–2004. It was found that glacier runoff has increased in the last 44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1990s when a two-thirds increase in river runoff was derived from the increase in glacier runoff caused by loss of ice mass in the entire Tuotuo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厚度及其底板高程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赋存特征及成因,选取了该矿区172个典型钻孔数据,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煤层的厚度及其底板高程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煤层厚度总体为南北厚中部薄,东厚西薄;底板高程为南北高中部低,东高西低;煤层厚度和其底板高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该区构造稳定的背景下,后期改造对煤层厚度及其底板的影响很小,煤层赋存特征主要受沉积与剥蚀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概念及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本文介绍了IPv6技术发展背景、新特性、地址空间、地址格式、地址表示方法、地址类型、地址范围、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以及在国土资源部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分析大雁矿业集团公司雁南煤矿北二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开采矿井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计算了开采27^1号煤层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得出了北二采区各煤层工作面开采即不会受到上部砂砾含水层的影响,雁南煤矿铁路涵洞以西的胜利河冲击沟也不会受到北二采区的采动塌陷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巾型井田,位于五指岭-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向东倾伏的宽缓背斜。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为主要开采煤层,探明二1煤资源量7206×10^7t。分析了井田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对断层带及其富水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矿床(二1煤层)充水的水源、通道、机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矿床充水因素,指出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该煤层底板的石炭系岩溶裂隙-承压水,充水通道为断层带和灰岩的岩溶裂隙发育带,充水机理为矿压及高水头压力冲破煤层底板阻水层阻力,形成底鼓,迅速突水。认为该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提出了排除与隔离地表水体,预留防水安全煤柱,灌浆辅助采掘的井田突水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平朔公司安太堡三号井工矿2007年3月在首采工作面辅运顺槽掘进时,迎头冒顶突水,初期突水量达6000~8000m^3/d,将1289.16m标高以下淹没。在分析研究区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沙沟河道进行了渗漏观测,对地表排污水、沟水和井下突水点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化验,有针对性的布置了6条物探线,最后进行了钻孔验证,综合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主要为大沙沟河道的侧向补给,突水通道为NW向的强风化带。提出了加大井下排水,地表对大沙沟河进行土工膜防渗处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