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S在桥梁跨河水准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吴迪军  李剑坤 《测绘科学》2012,37(2):100-102
传统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以几何光学观测为基础,受距离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显著,工作效率较低。GPS技术所具有的三维定位功能,以其快速、全天候测量的优点,为跨河高程测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针对桥梁工程特点,探讨了GPS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线性拟合模型推求跨河点之间的高程异常差,再结合GPS大地高即可求得跨河高差。在安庆长江铁路大桥精密控制网测量中,进行了二等GPS跨河水准测量试验,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验证,较差为4.7mm。  相似文献   
2.
采用互相关系数法, 计算了2011年安庆MS4.8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参数。 结果表明, 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 快S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NW向, 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通过分析延迟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MS4.8地震后有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较大余震前, 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其中一次余震在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出现延迟时间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 S 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可以为安徽南部地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安庆4.8级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安庆4.8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求取了零频位移谱值、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震源参数。分析了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4.8级主震后,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比和应力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主震—余震序列的最大余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发现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4.
The Anqing Fe–Cu skarn deposit, with an age of 134 to 142 Ma and resources of 62.4 Mt at 0.906% Cu and 32.2% F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posits in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East Chin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calization of orebodies and thus facilitate predictive exploration of deep orebodies,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upled geodynamic processes during the syn-tectonic cooling of the ore-related intrusion,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Anqing orefield.The occurrences of the ore veins and veinlets in diorite and skarn, as well as the sharp zigzag boundary of the orebody, indicate that the Cu ores were deposited after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diorite and skarn formation, and were located in some tensional structural spaces that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felsic intrusion and sedimentary carbonates. The locations of orebodi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act zone shape.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of two models with two typical contact-shapes show that pore fluid flow was focused into the dilation zo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ll the significant dilation zones, in which the existing orebodies were located, are distributed in some specific places of the south contact zone of the intrusion. In addition, these dilation zon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act zone shape of the intrusion and can control the location of orebodies through the coupled mechano-thermo-hydrological processes during cooling of the intrusion in the extension setting. The skarns are not critical for controlling the localization of orebodies. This means that exploration for deep ore should target deep dilation zones close to the contact boundary of the intrusion. Such recognition may provide a useful guide in selecting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Anqing orefield. As a direct result of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 orebody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deep dilation zone in this orefield. It demonstrates that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es and for facilitating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hidden orebodies that are related to intrusions.  相似文献   
5.
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矿床,其矿体绝大部分产在形态复杂的岩体接触带上,对于这种矿体定位特点,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主要的控矿因素。首先以AutoCAD和GO-CAD为平台构建安庆铜矿岩体及围岩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C++编程实现到模拟软件的模型格式转换,然后以FLAC3D为平台进行安庆铜矿热液成矿过程的力-热-流耦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受控于拉张应力场,岩体大部分位置表现为正的体应变;月山岩体东枝南接触带是扩容最为明显的区域,部分岩石单元的大扩容角对扩容区出现有一定的贡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及接触带的复杂形态则是其主要原因;岩石扩容部位成为流体汇集的有利场所,汇流部位与明显扩容区及主矿体产出位置相一致,推断矿体的定位是力-热-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算结果亦指示现有矿体深部存在新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资料与构造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月山—黄土山背斜的构造形态,并绘制闪长岩岩体和月山组地层顶面等高线图。通过对比分析乌珠尖探区与邻区的CSAMT剖面特征,对乌珠尖勘探区的CSAMT剖面进行重新解释,提出该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表明:1月山地区CSAMT剖面低阻带内没有矿体,高阻背景下的"V"型低阻异常带和陡降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2乌珠尖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块,并在该区预测了2个有利勘探钻孔;3乌珠尖探区与朱冲矿区位于月山—黄土山背斜倾伏端的两翼,在构造部位和成矿条件上具有相似性,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火灾、爆炸、公共卫生事故、工程事故等人为灾害性事件频发,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规划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安庆城区为例,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城市总体的空间布局,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特征及其与城市的适应程度。采用GIS的空间查询、网络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检验该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性。针对城市规划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上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方案优化。研究结果将给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 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 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 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的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的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束学福 《矿物学报》2004,24(2):185-190
安庆铜矿Ⅰ号矿体是一隐伏矿体,目前采用VCR法进行采矿作业。根据目前VCR法尚无明确的网度规定和实际经验借鉴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对影响勘探网度因素,包括厚度变化因素、矿化变化因素、边界变化因素、矿体内外接触带变化因素、矿石品位及内部结构变化因素和构造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探矿情况,认为目前矿山生产探矿采用网度20m×(15~20)m是基本合理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葆华  操璟璟  朱超平  金宝石 《地理研究》2011,30(12):2296-2304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澳大利亚鹆鹬类保护网络”中的重要一环,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中的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等评价方法,依据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特点对它的经济功能价值包括水资源价值、渔业资源价值、土地资源价值等;环境功能价值包括科考旅游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调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